因为要等干妈的签证,本该高考完次日,就该去和《你那边几点》剧组汇合的元翘翘在帝都耽搁了两天,匆匆和姑姑见了一面,就在她回来的当天晚上,她们母女坐上了飞往巴黎的飞机,姑侄俩根本没说上几句话。
在《你那边几点》这部电影里,按照剧本中的的描述,元翘翘演的是一个语言不通又偏要呆在巴黎,名陈湘琦的年轻女人。
她在法国,有着语言文化的障碍,偏偏又是一个人在旅馆生活,孤零零的扎在巴黎的广袤森林中,没有朋友和亲人,几乎很少与人交流,也很少说话……
被孤独寂寞而包围的她会半夜在房间啃一大堆零食,喝咖啡喝到吐,和偶遇的陌生女人玩暧昧,……
在元翘翘看来,陈湘琦是一个文青,整部电影都透着一种矫情,是小资情结的文化青年的无病呻吟。
她和男主角小康的交集,起源于她买了他卖的一只手表。
其实小康并不想把表卖给她,因为据说那是只不吉利的表,但她非常喜欢这只表,不信他的话,还是把它买了下来,并带到了巴黎。
自从她来到法国之后,她和男主角没有再见过面,可因为她买的那只表,以及小康在和她的短短接触中,竟然喜欢上了她,将家里的表全调成和巴黎同一个时间,因此,两人竟然能连线了,通过“手表”这个媒介,类似网友一般,竟然能交流。
……
在场记打板之后,元翘翘一个人走在热闹繁华的巴黎街头,身处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却表现得格格不入。
“咔!”蔡导看了一会儿她的表演,皱着眉头喊停,“戴安娜,陈湘琦本身就是一个很孤独的人,她的孤独是一种情感上的孤独,是精神上寂寞。
其实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独自生活,不管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容易产生孤独感。
她刚到巴黎的时候,其实是非常兴奋的,心中有一种想开始新生活的向往,只是她处在一个语言不通,没有亲人、朋友、恋人的异国他乡,发现周遭的人对她并不友好,所以她重新陷入了孤独之中。
因此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她不仅没有一个新的开始,反而更加重了她的孤独感。这个时候的她不仅和人有距离感,和物品也一样有距离感。”
从拿到剧本开始,元翘翘就一直在揣摩这个人物。
对她来说,陈湘琦这个角色还是蛮难的,因为上辈子的生活经历将她磨炼成了一个非常踏实的人,她的风花雪月,小女孩的天真和幻想,……都早早的夭折了,她没有做梦的权利,在现实的打磨下,她也很难起什么逶迤浪漫的心思。
因此这些日子,她一直在读古诗词,听了导演的话,若有所思的道:“导演,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
陈湘琦刚到巴黎的时候,其实是抱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到春朝’的积极心态,但她实际上是个悲观主义者,当遇到了挫折之后,顿时心态变成了类似于‘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和‘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的悲秋和秋愁心态。”
蔡导的文化造诣也很好,接话道:“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她此时是‘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天地中仿佛只有她一个人茕茕孑立的悲凉心态。”
只是元翘翘虽然明白了女主的心态,但在表演上,还差着几分。
看到她演出来的状态,蔡导喊了声“咔!”,叫停之后,给她分析:“戴安娜,我要的是孤独感,并不是孤寂。
在高楼大厦还没有普及的时候,邻里的关系非常亲密,有好几家住在一个大院子里的情形,因此有诸如‘远亲不如近邻’这样的说法。
但当钢筋水泥取代之前的建筑材料,建起了高楼大厦,在大家住进去之后,邻里之间的关系就不自觉的疏远了,甚至会出现大家明明住在同一栋楼,同一单元,就是对门,却没有任何来往的情况。
你能理解邻里之间的这种感情上的淡漠疏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