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皇帝沉吟一声,没再纠结这个问题。只是沉吟到最后,突然将手中的朱笔丢下,往后一靠。沉下脸色:“八位将军,十五个大小官员。侯府、王府、尚书、学士,朕,几乎清理了朕的小半壁江山。朕在位三十八年,不说清平盛世,但也自忖一直兢兢业业,谁承想,竟养出如此多的逆贼。现在朕都有些怀疑,是不是朕昏庸无道,才以至于天下皆反。”
这次的叛乱规模在大庆还是史无前例。以至于让皇帝也不由不怀疑人生了。
承乾说道:“父皇何必自寻烦恼。逆贼犯上作乱古来有之。从高祖起,大庆已传承二百余年,各种逆贼污垢积压已久。只清出这些。也不算多了。”
听承乾这么说,皇帝倒笑了:“太子说的有理。”笑完又叹了一口气:“自古王朝更替,都是数百年一轮回。别看朝堂上都喊万岁,现实中,这古往今来,哪个朝代真的万岁了?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建康皇帝在这里感慨。大殿之中全都低眉顺目,不敢插言。
建康帝说道:“大庆,也是该到了改革的时候,否则,任由其腐化下去。说不好就大船反复了。说起来,你觉得你那些兄弟们有没有参与此次叛乱?”
“这,”承乾一愣:“儿臣不敢妄测。”
当日行宫,大皇子,二皇子都不在京城,三皇子,四皇子等带人抵抗,若说他们一点猫腻也没有,怕是不会有人信,便若说他们有瓜葛,也没有证据。做为有利益相关的太子,无论他说什么,都难免会被人曲解。除非太子能够找到切实的证据。否则,难保不被人参个借故诬陷兄弟的罪名。太子虽说是储君,但很多时候其实也很被动。
建康帝点点头,承乾刚立大功,建康帝倒也不打算在此时难为他:“你回去吧。”
“是。儿臣告退。”承乾行礼,准备告退。
“对了,”建康帝突然止住他:“我听说清华殿的密道被发现了?”
承乾一愣,脑海中划过长夷和安宁的身影,不过承乾并没有迟疑,当即回道:“儿臣不知。父皇是有可靠的消息吗?儿臣立刻去查。”
建康帝深深地看着承乾,承乾恭顺如常,脸上并无异常:“你不知道便罢了,我已经让别人去查了。对了,我听说在清华殿,有个小姑娘救你?”
“是。”承乾说道:“那姑娘名叫安宁,是尚秦夫人的义女。去年儿臣去青州一带暗访,曾在尚秦夫人那里见过一面。这次叛乱开始之后,她与皇后等人走散,没有进入密室。反倒阴差阳错进了清华殿。意外救了儿臣。为儿臣挡了数箭。儿臣已封她为县君贵女,封号真宁,以做嘉奖。”
“弱女挡箭,倒有几分忠义胆识。倒像是尚秦夫人认下来的人。”建康帝又道:“我听说还有一个少年。”
承乾回道:“那少年是忠勇侯的小公子。跟着忠勇侯一起来的。武艺倒还不错。杀反贼的时候很是勇武。倒挺有其父之风。不过他毕竟年少,起的作用有限。还是忠勇侯的大公子和二公子更有担当些。”
建康帝慢慢点头,又喝了一口茶,慢慢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好好培养培养吧。人小不要紧,只要有潜力就好。说起来,反贼清理之后,也该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
“儿臣已经拟了折子,只等父皇裁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