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蛋!”张民不耐心跟张远嬉皮笑脸,“我就是当个残废,也比老张家断了香火好!”
张民别着脸,一痛一拐地去了里屋,张远无奈,看来要从长计议了,还是先操心地里庄稼的事吧。
下到地里转了一圈,自从用了符,倒是不用费心了,这庄稼长得像是疯了一样,刚播下的种子,都已经冒头了。
这么看来,倒是有余力,考虑扩大规模了。
很多村镇的年轻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张岗村也是一样。种地,累不说,还赚不到什么钱,所以不少地处于荒废,或者半荒废的状态。
这么想来,张远有个主意,能不能租下几块地。
说干就干,张远当即就在田间的小道乱窜,四处留意哪一家地合适。
位置当然能集中最好,不要太陡峭,来回干活方便。
张远当前的想法,是种一批果树,手头还有两万多,买一批果树苗不是问题,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劝动家人,毕竟张远可不是第一个想吃螃蟹的人。
风头向来不是那么容易出的,前些年第一个在张岗村租地干果园的,赔得裤衩都没剩下,还欠了一屁股债。
打那之后,再没人敢打果园的主意。
不过凡事都要看时机,在张远看来,眼下就是机遇。
现在人生活水平高了,物质上的需求也就丰富了,上次进城和那个李老板聊到水果的生意,张远就开始动心了。
再说以张远当下的能耐,还不是种啥啥成,不过是多画点符的事,有句老话说,艺高人胆大。
预选了几块还不错的地,张远就准备上门问问,乡里乡亲的,也比较好说话。
张远也不遮掩,直接开门见山。
这几家不例外,男劳力都常见在外地,本来种地就吃力,基本是勉强把种子撒到地里,平常也没工夫打理,真正是靠天吃饭,如今碰上坐等收成的事,自然是没有二话。
说到土地流转,农民有很大的自主权,也没什么麻烦的。
和张远预想的差不多,进展顺利,和这几家说定了,回头让村委作证,签个合同,就成了。
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了,村民们都好奇,原先张家的穷小子,这咋转身成大款了,一下敢租这么多地!
同样得到消息的,还有张远的蓼,张民。
这小子,事先也不跟家里商量,张民也纳闷,儿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等张远一到家,便被他堵住了。
这要是以前,张民指不定拎起扫帚,先打一顿再说,不过现如今孩子大了,打是解决不了问题。
更主要的,张民刚听梅香说了,张远还债的事,一时间对这个儿子也摸不清深浅了。
“你倒是说说,这些地,你准备干啥哩?准备一个人单干?”张民一开口,就问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张家有一个算一个,就是把他这个半痛子也拉上,也种不完这么多地。
“干果园。"张远说得轻描淡写。
张民正喝水,差点没喷出来,这可是张岗村村民的心病。
“你可想好了?”张民没有马上发脾气,倒是听听儿子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