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记的那段发言,亮数据、摆事实,扎扎实实地表扬了关山的学术成果和朱樱的在校成绩。对于惜才的理工科学者来说,关山这样的人才肯定得想办法保护;朱樱在校成绩那么好,那自然就是个好孩子。听完李书记的话,大部分与会者对这对年轻人印象都不差。
而杨光明的这段话说得很有技巧,乍一听,他好像是在李书记的发言基础之上,表扬关山的其他优点,比如善于交流合作,促进国际团队的沟通和了解,但又好像是在说江院士和方院士都处处照顾他,所以他才得以很快成长。可是他说得委婉曲折,大家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消化这些信息。
杨光明瞄了一眼魏书记,见他面带鼓励,心中暗自欣喜,看来魏书记听懂了!他便继续说了下去:
“朱樱同学是我们系2015级硕士生,是关山的第一个学生。这个学生的确非常优异,她是燕大物理系那一届的第三名,放弃了保研,放弃出国,放弃首都的便利条件,考来咱们学校。说实话,2015年4月份研究生面试的时候,大家对她的印象就非常好。我当时就问过她,要不要去我的小组,可惜她说那年2月份她就和关山说好了,要不然她可能就是我的学生了。”
这番话一出,有些人脸上露出少许怀疑的神色。朱樱的经历有点让人想不通啊!
燕京大学是全国最顶级的高校,燕大物理是A+学科,全国实力数一数二。她在燕大成绩那么靠前,为什么不留在本校读博,从首都来了一个二线城市的学校?
清大燕大的本科生中,成绩好的一般都自己留着,或是出了国。国家理工大学过去也收过燕京大学的学生读研究生,但一般都是成绩排名靠后的学生。
燕京大学保研率超过50%,她年级第三,为什么不保研?她这样的成绩一定可以成功推免,省了多少事?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功夫考研?有考研的时间和精力,干点别的不好吗?
关山一四年七月回国,第二年二月就和朱樱说好招她做学生?他那个时候还不一定出了成果,朱樱为什么一定要考关山的研究生?
看着大家的脸色,杨光明掩饰住心中的得意,继续平静地叙述:“她2017年硕士毕业出国,作为一个科研世家出身的孩子,她从小在燕京粒子探测器边上长大,耳濡目染,长大后,她在科研上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实力。
关山同志天机一号卫星项目用的气体介质X射线偏振探测器,原型样机就是朱樱做的。这个原型样机要求非常高,任务复杂,包括了硬件采购、编写软件、数据采集、到物理分析,他们还去欧洲做了束流实验。她在校两年的时间里,第一年修完学分、做TA,第二年,她一个人,高质量地独立完成这么一个以前没有先例的探测器,的确是个能力极其突出的学生。”
杨光明的话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他没有提这个探测器是以前一个叫王志的学生做过的项目,大部分元器件是王志采购的;没有提朱樱从研一下学期就开始做项目;没有提朱樱整个寒假和暑假都在工作,束流实验就是她研二寒假做的。他提了她从小接触探测器,但是没提天机一号用的探测器是小型探测器,其技术和工艺跟大型探测器有天壤之别,方文昌没办法给女儿提供太大帮助。他也没有提曹永健博士给了朱樱许多帮助,朱樱在论文答辩和致谢部分还专门感谢了曹博士对她的指导。
事实上,他和曹永健都是朱樱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成员,对朱樱硕士课题的前因后果非常了解。
在座的大部分是科学家,大部分人都亲手做过实验,多少都知道,从头开始完成一个完整的硬件项目,需要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她在校仅仅两年时间,第一年上课,剩下一年时间,采购元器件,制作探测器、编写配套软件、做数据采集、还要做数据分析、去欧洲做束流实验,听着怎么着时间都不够用;何况她还得写论文、答辩。
就算她能力异常突出,但是科学是有规律的,很多事情是有时间限制的。这个关山,怎么可能对所有事情都样样精通?难不成这中间真的有什么猫腻,方文昌故意给自己的女婿制造条件?难道江院士真的和方文昌利益交换?
但是物理学院李明仁书记明显对关山颇有维护,在场的人大部分都知道李明仁和江继川关系很好,不想在不完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贸然发言,得罪一个本校的院士,一时间竟冷了场。
看着大家起了疑心,杨光明见好就收,“总之,关山同志和朱樱能力都极其出色,两个人只差五岁,都未婚,青春年少的。两个非常般配的年轻人,在朝夕相处中产生了感情,也情有可原。现在,他们孩子都三岁了,那说明,作为朱樱的父亲,方文昌院士也早就同意了。
方文昌院士在粒子物理界影响巨大,我们系目前还有十几个学生在用燕京粒子加速器做毕业论文,我们不希望和他搞僵,要不然这些学生可能就没法毕业了。
咱们国家只有这一个粒子物理的实验设备,如果不能在燕京粒子加速器上做课题,那将来我们粒子物理方向的学生就只能出国做课题了,那开销可就大了去了。所以系里还是希望学校能宽大处理,不要扩大事态,不要得罪方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