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害怕,就是,您放心吧,我一定全力以赴!”
江院士看着云淡风轻,可是关山总有点不详的预感,可是他又不能当着老爷子的面问:你是不是身体出了大毛病了?
“没问题,您放心吧!四月份您就该回来了。一个月,无论如何我也能扛过去。”关山状若无事地说:“您这不就在旁边吗,有问题我去找您就好了。”
“小伙子好样的!那就谢谢你了。”江院士装作不经意地打岔道:“这一转眼,你回国也快五年了,时间过得好快啊。你第一次到这里来面试,也是这个时候吧?”
关山转过头看了一眼这间办公室,回忆道:“没错,我是一四年三月份中旬回国面试的,当时您就在这里见我的。”
“当时我还以为是哪个本科生走错门了,没想到居然是你。我当时还在犯嘀咕,这个毛头小子,看简历,科研做得实在不错,但也实在是太年轻了,不知道能不能镇得住学生。可没想到,你这几年的成果这么亮眼,文昌可嫉妒死我了!”江院士得意地说:“他看人的眼光也很犀利,不过我的运气一向比他好!”
“江老师,”关山低着头微笑,“这几年,我一直没跟您说过谢谢。其实,我心里非常感激您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如果没有您的支持,我们组的工作也不会这么顺利。”
“给你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证你们工作顺利进行,是我的责任,你不需要谢我。”闲聊了几句,江老师不经意地转入正题,“从你这几年的成果看来,今年年底的青千考评,你应该不会有问题,我估计应该是优秀,这一方面我毫不担心。我想问问你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有没有考虑过申请杰青?”
“杰青?”关山微微愣了一下,认真地说:“从长远看,我肯定想去争取。做科研,有了杰青,很多事情就不一样了,但目前我还没有考虑过这件事情,四十五岁截止,我今年才三十一,还有十几年,不急。”
“现在青千执行期间不能申请优青了,国家想避免同层次人才项目支持同一人才,避免让一个人吃饱红利,这是一件好事。做科研,你想往上走,杰青这一关你一定得过。”
江院士站起来,在办公室里走了两圈,“今年肯定不行了,没时间了,学校科技处三月中旬就截止了。你认真考虑一下,我建议你明年试着申请一次。你这几年的成果相当不错,我去年函评了几个杰青的本子,成果还不如你,但也评上了。
从今年开始,每年从200个变300个,相对容易一些了。但就算是每年300个名额,全中国最优秀的年轻人都在盯着这个,难度可想而知,很少有人能一次上的,你也要做好多次申请的心理准备。
明年可以去趟趟水,这种事情,总是要亲身经历一下,才知道该怎么做,我也帮你把把关,出出主意。”江继川微微叹了口气,“我年纪大了,精力也不如从前了,总得要有人能顶上来。咱们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人才体系,才能保证这个学科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关山在心里挣扎了半天,到底还是问了一句:“我听说杨老师今年还继续申请,是吧?他还应该还是比较有竞争力,今年上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关山自认不是个心胸狭窄的人,过去一向和杨光明关系不错。但是连续发生的两个事情,让他对杨光明颇有些看法。明面上,他继续和杨光明保持正常的同事关系。但关山实在没办法再像以前一样,心无芥蒂地和杨光明相处。他没想过和杨光明撕破脸,可他心里实在担心杨光明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盛铭抢陈一墨课题,江老师没有公开批评过杨光明,关山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询问江院士对此事的看法,不知道江院士想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老爷子沉了脸,语气中明显地带着不快,“他不上你要申请,他要是上了,你更要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