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着原本到本州岛“抗辽援日”的美方人员的船队在离开东京湾时,一艘艘吃水很深的运输船则同样犹如沙漠里的驼队般反向开入东京湾,两支船队都络绎不济,互相擦肩而过。驶入东京湾内的船队里的每艘船上都装载着日本军政府向美国政府勒索来的大批物资,虽然美日双方在经过反复讨价还价后把日方原本索要的“天文数字般的物资”足足打了个二三折,但美方需要向日本交付的物资仍然可以用“极多”二字来形容。实际上,美日谈判都必须要看北华的脸色,日方虽然希望获得越多越好的物资,但其实也有很大顾忌,首先就是,如果开价太大了,即便美国同意了,北华方面肯定也不会同意,北华不放行,日本什么都得不到;其次,如果美国政府被日方勒索得忍无可忍甚至被日方“欺人太甚”的做法惹得恼羞成怒了,直接一狠心放弃本州岛上那三万多美国人,那日本不但什么都得不到,处境更加会雪上加霜,美国跟北华一起打日本,日本就彻底吃不了兜着走了。别的不说,美国陆军航空队的飞机数量是北华空军的两倍,若是调来跟北华空军一起轰炸本州岛,这个前景足以让日方心头发虚。
错综复杂的背景导致此时东京湾内的场面堪称滑稽甚至是荒唐。进出东京湾的船只都是美国政府的,天空中尽是北华军的飞机,海面上也尽是北华军的军舰,而每艘美国船上既有美国人,也有日本人,同时还有北华方面的人。三国人员同在一条船上,互相都是冷若冰霜。辽日关系自然不必多说,美日关系此时也跌至冰点,日本人极度恼恨美国人在最后关头背信弃义、出卖自己,辽美人员互相也充满敌意,毕竟辽美刚刚打完仗,美国人此时还给北华死敌日本人送武器,北华方面的人员自然不会给美国人好脸色看。夹在辽日之间,美国人堪称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船上的美方人员是确定己方撤离人员安全和数量的,日方人员是清点军械物资的,北华人员则是在中间执行“监督”左右的。另一方面,为保护美方人员,也为确保交易能够顺利完成,北华军应美国政府请求,在交易期间暂停对本州岛的攻击行为。
“呸!裤裆里没卵子的美国孬种!”
“无耻的叛徒!卖友求荣的白皮猪!”
日本人对美国人骂骂咧咧。
“妈的!为了让你们安全撤离,让日本人得到这么多武器!这要让我们死多少弟兄!”
“狗日的美国人!自私自利!真不是好东西!”
北华人员对美国人也是骂骂咧咧。
在唾骂美国人这件事上,不共戴天的北华军和日本人倒是极有默契。现场的美方人员被北华人员、日方人员骂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此时,对于北华军和日本人而言,战争还在继续,让对于美国人而言,他们只想赶紧抽身。
相对于船上日本人的愤怒,岸上日本人倒在恼恨、绝望、痛苦等辽美停战后带来的负面情绪里得到了很大的安慰,甚至很多人都兴高采烈、欢天喜地,因为美国政府这场最后一次给日本输血的物资实在是太多了,包括超过五十万支枪械、数以亿计的子弹、数十万吨医药橡胶等重要物资、一百多万吨汽油、几万吨炸药、上千辆汽车以及上万吨军工机械设备等等,没有飞机潜艇,北华方面严厉不允许美国把海空军武器转让给日本。这一幕让天空中的北华空军飞行员和海面上的北华海军舰员们无不看得脸色铁青,美国人转让给日本人的这些军械物资本来是被美军用于或即将用于对付北华军的,辽美战争结束后本该报废了,但此时却又物尽其用了,并且仍然是用来对付北华军的。“真不知道汉帅为什么答应美国佬和小日本的这项交易!”不少将领和官兵都感到愤愤然。
“汉帅肯定有深谋远虑的想法,毕竟,汉帅什么时候牺牲本国利益成全他国利益?”
尽管难以接受和难以理解,但大部分将领官兵还是相信张学良的决策和判断的。张学良从来都不是“委曲本国人、巴结洋大人”的那种领导人。
这场三方贸易进行同时,北华军东方军总指挥部内,于学忠、王以哲、萧浩然、黄显声、梁忠甲、李杜等将领们正在研究和制定着新的作战计划。
世界大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本州岛战役的进行方式也必然要随之进行修改。一开始,北华军高层最担心的是本州岛成为美军攻击本华本土的前沿基地,特别是美军从本州岛起飞轰炸机向北华本土投掷原子弹,所以,东方军起初的作战计划不是逐片逐片攻占本州岛全境,那样太过于浪费时间,东方军采取的是“切割战术”,利用北华军拥有绝对制空制海权优势,在地形狭长、内陆纵深不大的本州岛上多次展开两栖登陆,把本州岛切割成一片片,这样做,虽然无法有效地占领和控制本州岛,但却能让本州岛失去被美军有效利用的价值,时过境迁,辽美已经停战,东方军自然不需要再进行“切割战术”,本州岛战役重新成为辽日单独对决,因此,东方军必须要改变战术,打一场“常规战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州岛在1944年7月7日叛变北华,但由于太平洋战事和大西洋战事的牵制,北华军直到1945年2月22日才发动对本州岛的两栖登陆和地面攻击,截至辽美停战,本州岛战役已持续一年有余,这一年内,本州岛腥风血雨、死者无数。最高峰时,北华军足有三百余万兵力在本州岛境内作战,包括超过百万的韩军和俄裔北华军(俄罗斯人雇佣军),而日本则是全民皆兵,本州岛境内的6600余万日本人几乎都被号召起来抵抗北华军。激战一年下来,北华军在本州岛境内攻城拔寨、奋勇前进,获得很大战果并掌握战场主动权,但距离战事的真正结束还有着很长时间。
这场本州岛战役又被称为“第三次辽日战争”。
会议室内,东方军总司令于学忠正主持着会议,他背后墙壁上是一幅巨大的本州岛地图,从地图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北华军在本州岛的占领区总面积是很大的,但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分散,共有十多片占领区,在陆地上互不相连,二是狭长,大部分占领区并不是团状,而是长条状,从本州岛一侧海岸线延伸到另一侧海岸线。打个比方,北华军的这些占领区就像十多条铁索,缠绕在本州岛上,从而把本州岛有效地切割得支离破碎。
“美国人已经退出战争了。”于学忠开口道,“这对我们而言,当然是大好事,但同时,美日交易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获得那批巨量物资后,日本人还能抵抗很长时间,甚至,战事激烈程度还会超过先前。亡国灭种边缘,有的民族是彻底崩溃、彻底屈服,而有的民族则是狗急跳墙、不死不休,日本人自然是第二种。我们越是接近胜利,日本人越是濒临失败,他们的抵抗就会越丧心病狂,越泯灭人性。我们和美国人停战后,逐步占领的常规战术就可取代先前针对本州岛的‘切割战术’了。”
副总司令王以哲起身走到地图前:“本州岛很狭长,这个有利于我们的地理特点以及我们拥有的绝对制海权让我们先前的‘切割战术’较为成功。本州岛西南部、中南部、中北部、北部,都已经被切割下来。本州岛的中部,就像蛇腹,比较‘粗’。以大阪湾为核心的关西地区已在我军掌握中,而本州岛中部的关东地区却因为当地内陆纵深较广、山地较为集中而未能被我军占领或控制。关东地区和本州岛中部山林地区,是日本军政府此时掌握的最大的根据地,该地总面积达到七万余平方公里,占本州岛总面积三分之一,总人口达到1500万,占本州岛总人口四分之一。毋庸置疑,这是一块难啃骨头。按常理,擒贼先擒王,我们想要结束日本战事,必须要拿下关东地区这个日本最后的根据地,但实际上,这个战术在本州岛没什么用。日本人的‘王’在哪里?裕仁?我们根本不知道他现在哪,日本人的首都在哪里?东京吗?早就被我们的空军炸成平地了。此战性质是非常特殊的,我们不是在进攻一个正常国家,想要迫使某国投降,拿下它的首都和工业区就基本上实现目的了,但日本现在什么都没有,正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它根本没有破绽。拿下东京基本没意义,哪里只是一片焦土;拿下关东,又能如何?日本其他地方还在抵抗。因此,我们的新作战计划是,占领以及消化。”
将领们凝神倾听。
王以哲道:“我们把本州岛切割得支离破碎,虽然控制很多地方,但没有占领那些地方,而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占领那些地方。我们就像建围墙一样,圈住了很多地方,现在就要彻底占领那些地方了。部队从本州岛北部和南部分别南下北上,像推土机一样碾压向中部,直到最后对关东地区展开全面夹击。”
李杜问道:“既然我们要开始切实地、一片一片地占领本州岛,那么,我军占领区内的日本人怎么办?”
这确实是一个大麻烦。无论是北华军亲自下手还是纵容韩军、俄裔北华军去屠杀,都是不太行得通的,首先,屠杀会让军队变质,张学良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北华军变得像日军苏军那样臭名昭彰;其次,国内外的反对声音都非常大,北华政府和张学良的形象都会受到影响;第三,说到底,本州岛境内毕竟有整整六千多万日本人,哪里真的杀得完,杀人又不是割草。实际上张学良也不是没考虑过心狠手辣到底,他还特地召集了汤飞凡等一批中国此时最著名的病毒学家,试图研制出“生物武器或基因武器”来一了百了,但那东西确实是不切实际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现在已经结束世界大战了,已经进入和平时代、文明时代,自然不能再像铁木真那样明火执仗地屠城。
“驱赶。”萧浩然给出了答案,“在占领某地后,除了愿意加入我们的,其余的日本人,统统都向关东地区驱赶,一路放行,不得滥杀。”
这个答案让将领们都心头一动:“参座,你的意思是...”
“人口是资源,同时也是负担。”萧浩然说道,“把本州岛各地人口都驱赶向关东地区,那么,战事到最后,关东地区人满为患,他们吃什么?日本军政府若拒绝接收那些本国人口,就等于失去民心并把日本平民推向我们,若来者不拒,那就等于温水煮青蛙。本州岛制空权完全在我军手里,农田会被我们燃烧弹烧光,日本人已经不能种粮食,他们现在吃的都是他们的储备粮食,嘴巴越多,消耗越快。到时候,要么人吃人陷入崩溃,要么投降,我们就能不战而胜,同时,这也是削减日本人口的有效措施,饿死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关我们何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将领们都会心地笑了,这确实是个杀人不见血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