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万程就气急败坏说:“徐洁神经病你也神经病是不是?”
高秀菊就看刘万程,凑近了他问:“哎,你真的觉得,是徐洁脑袋出了毛病,才跟着她大姨去了澳洲?”
刘万程刚想回答,忽然就想到,这个问题要是牵扯出来,又是几句话都解释不清楚的事,那就离股份这事儿更远了。
他直接就不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问:“你说,你不给我股份,这个董事局主席我怎么当?我当不成董事局主席,中田不投资,我们的智能制造还怎么干?”
高秀菊也不示弱:“不干就不干,省得大家骂你用鬼子钱,当汉奸!”
不干怎么成啊?刘万程只好再从头开始,讲这个智能机床制造对国家的重要性,讲每个国家公民都应该爱国,为国分忧,等等,等等。
最终,他没完没了的唠叨把高秀菊唠叨烦了。高秀菊可没他的什么爱国心,她只知道幸福得来不易,平平安安地这样好好生活比什么都强。
她知道刘万程要干的事不让他干是不成,就说:“我只能把原本属于我爸的那百分之十给你。徐洁的股份,没有徐洁允许,我没有权力给你。你想要,让徐洁回来跟我说。”
刘万程要是能让徐洁回来,他就可以不让徐洁走了。得,百分之十也成,他就可以进董事局了。进了董事局,他不当主席,谁敢跟他争?
这年十一月,江山集团接受了中田致胜的速食集团一百亿人民币的注资,双方各占集团股份的百分之五十。速食集团主动放弃对江山集团的管理权,只保留股份分红的权利。
江山集团董事会进行改组,成立董事局,选举刘万程担任董事局主席。
随后,在江山集团企业部运作之下,下属各制造企业再次进行改组,围绕着老魏的实验室,分别成立了芯片制造,电子产品制造和智能机床制造三个分公司和一个实验中心。
其中智能机床制造公司,是重组公司,将原来的几个机加企业合并,成立了精密机加分厂、大件加工分厂和组装分厂,开始了智能机床从无到有的制造。
机床制造,是个十分繁琐的工程。从最开始的机床型号选定,原来的技术部在两年之前,刘万程确定了进军这个行业伊始,就开始了紧张的设计研究工作,参考了国内外许多大型数控机床制造企业的数据,又结合了自身企业的智能优势,仅各种确定了的参数就有上万个,设计出的图纸更是不计其数。
然后就是铸件加工的委托,配件企业的选择,最后才是自身的机械加工与组装。
赵一舟在这种整体产品的生产组装管理上,有自己在舟车集团的经验,从产品定型到第一台样机下线,组织的井井有条,让江山集团的员工,看到了他真正的管理才能。
智能机床的销售模式,和舟车集团也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市场开拓与宣传,都与单一系列产品有着极大的不同。与客户的互动,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对产品进行微调,随着智能化研究的不断进步,产品也要不断做出改进。
而且,要有强大的售后服务和调研能力,根据市场反馈,不断调整各型号机床的配置,改进机床上各部件,使其更加合理耐用。
这些,都需要组织、细分出专门的人员和部门来进行承担。
这时候,就可以看出上级把赵一舟调来江山集团的良苦用心了。赵一舟在舟车集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做这个的时候,就看出他的前瞻性来了。
在正式产品下线之前,他已经把这些都考虑到了,和吴晓波合作,把该配的人员和部门就给配齐了,还对这些人员专门组织技术、销售和经验培训,假设了各种将来将要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一应对演练和解答。
到第二年夏天,智能机床开始正式出厂的时候,对售后的所有问题,公司已经大部有了应对预案,几乎没有突发性事件发生。
这种情况,对产品的销售来说,就相当顺利了。连吴晓波都对赵一舟开始佩服起来,人家果然有一套自己的办法,科学管理这个概念,还是不容忽视的。
赵一舟的突然出现,接着就是中田致胜这种不要管理权的傻子投资,特别是刘万程不再需要徐艳搞的那一套。吴晓波是聪明人,就算刘万程不说,他心里也开始犯嘀咕。
江山集团掌握的东西,可以说是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命运的东西,国家不可能不闻不问。
扫黑除恶专项治理,如果说一点也涉及不到徐艳这个市里有名的大姐大,吴晓波根本就不能相信。可是,凡是有徐艳有关联的案子,基本都是一带而过,根本不提徐艳一个字。
这个,绝对不是刘万程可以凭借自己关系能够做到的。而且,吴晓波也知道,赵杰已经调到省里工作了,敢不顾自己地位去保刘万程的,除了赵杰,不会有第二个人。
综合这些情况,吴晓波就明白了,刘万程从米国回来,到他家里喝酒时说的那些话,都是真的。
这里面肯定有刘万程不能和他说的秘密,需要他自己来领悟。而刘万程这人,绝对不会坑他这个从创业开始,就跟着他出生入死的老兄弟。
那么,刘万程为什么要选择退出呢,被逼无奈还是心灰意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