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青一进门,桌上的人便盯着她看。</p>
于丹青忙对众人躬身行礼。</p>
楚云逸眼神微闪,抬手免了她的礼,然后低眉喝了口茶水。</p>
刘夫人忙笑着起身迎她,“于二小姐来了,快快请坐。”她将于丹青迎到席间仅剩的一个空位上,就在她和赵神医之间。</p>
于丹青朝众人点点头,端坐在椅子上。</p>
赵神医打量了于丹青几眼,她的颈间有一层薄汗。他关切说道,“于二小姐,天气炎热,您穿这么高的领子捂着,恐怕对您身体不利。”于丹青在他心里,地位堪比楚云逸这个主子。</p>
刘夫人也是担忧的道,“范县这会太热,别捂出了痱子。”</p>
于丹青微窘,“多谢二位的关心。我一到傍晚就怕蚊虫叮咬,寻思着穿上高领的能够防蚊,倒是忘了这茬。”</p>
赵神医和刘夫人点点头,不再言语。</p>
防蚊……楚云逸抬了抬眉,道,“人到齐了。开饭吧。”</p>
今日是于丹青的接风宴,且瘟疫之事大有缓解,大家心情不错,热热闹闹的应声开动。</p>
吃了几口菜后,刘县令举杯,对于丹青道,“多亏于二小姐送了药材来,解救范县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您是范县的恩人。刘某敬您一杯!”</p>
于丹青连忙起身,朝他隔空举杯,“刘大人客气了。”</p>
刘县令道,“我先干为敬,您随意。”然后一仰脖子喝尽满满一杯酒。</p>
于丹青嗅了嗅,酒性有些烈。她微微仰头,平缓的慢慢喝光。喝完暗吁一口气,比果酒烈太多。</p>
楚云逸也端起酒杯,朝她举了举,“于二小姐让本王十分感动。”</p>
这话听在其他人耳里,再正常不过,于丹青却是脸上一红,“三皇子过奖了。”然后一口喝尽。她觉得她有必要赶紧告诉他,她为何会来林州城,免得他整日的孔雀。</p>
楚云逸借着喝酒的动作,遮挡住了唇角的笑意。</p>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谈论的焦点又回到如今的救灾上。</p>
胡知府道,“出去买药的队伍已经回来了三支,一共带回来十三车药材。还有几支队伍没回来。算上于二小姐送的,药材应当是够了。”</p>
众人点头。</p>
郑将军道,“药材一事倒是解决了。堰渠之事进展并不大。”</p>
刘县令道,“这才挖了半日,且未出动全部兵力。等送药、打捞和焚烧的士兵回了队,应当快上许多。”</p>
方县丞看着胡知府道,“就算范县驻兵尽皆出动,恐怕仍需不少时日。”他皱了皱眉,“这几日天气晴好,还能勉强应付。若是再次下雨……”他摇了摇头,不忍再说。</p>
胡知府叹了口气,“方县丞的意思,本官明白。只是借兵之事,除了祝县,其余四县最多能调出五十名驻兵,借兵意义并不大。”</p>
方县丞闻言,眼睛亮了亮,道,“言下之意,胡大人同意从其他县城借兵支援范县?”</p>
郑将军道,“四县,也就二百人,着实意义不大。”</p>
方县丞道,“有聊胜于无。多一个人,总是多一份力。”</p>
……</p>
于丹青原本安静的吃着饭,听着他们不停的争辩,总算听出了眉目。</p>
她抬了抬眉,这么简单的事情,他们怎么能争这么久,还争得面红耳赤?</p>
“于二小姐,你有何想法?”楚云逸突然开口。他一直注意着席上众人的神色。</p>
其他人闻言,纷纷住了嘴,看向于丹青。</p>
于丹青放下碗筷,用绣帕蘸了蘸嘴角,道,“回三皇子,臣女大致听了一下,诸位似乎在商议挖凿堰渠一事。大家想尽量缩短工期,但是没有足够的人力。是吗?”</p>
楚云逸点头,“继续。”</p>
于丹青道,“要修四条堰渠不是一项小工程。仅凭范县驻兵之力,确实问题有些具体。”她微微一笑,道,“但是,范县还有很多健康的老百姓啊,把这些老百姓发动起来,人多力量大,自然修得更快。”</p>
刘县令第一个反对,“于二小姐此言差矣!修建基础设施是官府的职责,我们身为百姓的父母官,怎么能让他们操心这些事。”</p>
赵神医本就看他不顺眼,此刻见他反驳于丹青,心头更是不爽。他道,“有本事替百姓做实事,解决百姓的问题,那才叫百姓的父母官。有的人呐,满口仁义道德,为了那些个官声虚名,实则坏了百姓的大事。”</p>
刘县令闻言,脸色十分难看。他双眼狠厉的瞪着赵神医。这人仗着他是三皇子的人,又有几分医术,从不将他放在眼里,自第一日见面就对他冷言冷语,这会更是明目张胆的奚落他,实在让他颜面扫地。</p>
刘夫人坐在他旁边,忙在桌下拍了拍他的腿,他这才渐渐敛了怒气。</p>
楚云逸并未理会他们的唇枪舌剑,他问于丹青,“发动百姓?如何发动?”</p>
于丹青想了想,道,“向大家讲解修建堰渠的好处,面向全城征集健康百姓,有偿劳动。老百姓知道了修堰渠的好处,还有工钱可领,在如今洪灾和瘟疫并存的情况下,肯定会积极响应官府的号召。毕竟,谁都不想死,也都想多赚银两。”她笑笑,“这只是臣女愚见,让三皇子见笑了。”</p>
楚云逸勾唇轻笑,“如此一来,百姓皆是自愿参与。”他盯着于丹青问,“于二小姐可有具体方案,比如发动百姓之后,如何分工、管理?”</p>
方县丞点头,“正是。若真是发动了许多老百姓,场面定是十分混乱。”</p>
于丹青扶了扶额,又不是把人聚在一堆玩闹,大家各做各的事,怎会混乱?</p>
楚云逸轻咳一声,道,“于二小姐?”</p>
于丹青低眉沉吟片刻,道,“依臣女愚见,事前做好两项工作便是。首先,划区域分工。四条堰渠间隔较远,未免百姓疲劳奔波,可以就近安排百姓。将堰渠划作若干工段,各段指定一名工长,由工长管理督促百姓,官府只需管好这些工长就行。”</p>
方县丞颔首,“如此倒是免于混乱。”</p>
于丹青点点头,又道,“如今天气炎热,夜间也可作业。百姓众多,可分作四班倒,三个时辰为一班,昼夜不停。夜间工人工钱可适当高点。”</p>
胡知府抚了抚他下巴上的一小撮胡子,道,“这样既能保证百姓体力,又能大力缩短工期。”</p>
于丹青笑了笑,道,“其次,设置奖惩。比如哪个工段修得最快最好,就赐予工长荣誉或者奖励他多少银两,奖励全体工人多少银两。比如哪个工长或者工人偷懒、闹事,就实施相应惩罚,例如降职、解雇等。他们有了攀比,应当更有干劲。”</p>
方县丞拧眉思索,“仅凭八百兵力需要三月左右,若是照于二小姐所言,只需十日左右……”他突然抖了抖,震惊的望着楚云逸,“三皇子,或许,十日左右便能完工!我们之前怎么没想到动员百姓?”</p>
楚云逸点点头,看向于丹青,眼若深潭,“于二小姐,稍后将你的详细方案呈给本王。”</p>
于丹青心里圈圈叉叉,她已经说得详细得不能再详细了,看他这眼神就知道他醉翁之意不在酒。</p>
她点头,“是,臣女遵命。”</p>
刘县令见楚云逸似乎已经采纳了这个建议,也不好多说什么。</p>
其他人也在思索此事的可行性,皆是有些心不在焉。</p>
不多时,这场接风宴便已落下帷幕。</p>
本书由沧海文学网首发,请勿转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