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拿元翘翘和自己做了一个对比,释肖龙的语气中夹杂着羡慕和苦涩,“你家里人对你真好,不仅一直陪你进组,还那么早就把你送到学校去上学,之后对你的学习也都很上心。”
他是真的艳羡她。
作为童星,释肖龙的起点要比大多数童星高。
五岁出道的他,并不是在戏中演主角的童年这样戏份不多的角色,而是作为主角主演电影,又因为他武打童星的定位在圈中几乎是独一份,鲜有竞争对手,而且主演的电影部部大卖,因此,他的童年差不多都是在练功中和片场里度过的。
在他到了上学的年纪时,他父亲觉得他的演艺事业正处于红火当中,不应该放弃,想学习,以后有的是机会,因此并没送他去学校读书,而是坚持让他继续拍戏,同时高薪聘请了一位老师跟组教导他文化课,所以直到释肖龙长到了童星一个稍嫌尴尬的年纪,事业也开始显颓势,片约减少,才被送到学校插班读三年级。
但仅在学校上了半个月的课,他父亲又就收到少包的剧本。
少包里少年展昭这个角色正好是一个从儿童到少年过渡的角色,一旦释肖龙出演就可以打破他之前角色的局限,把他的演艺生涯延伸到少年角色上,从而进一步延展到青年角色上。
这还只是第一部戏,少包的制作人打算把这部剧做成一个系列剧,一签就是三部一百二十集的合约,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
因此,他父亲不顾家人的反对,无视释肖龙的意愿,又把只在学校刚上了两个星期课的他打包送到少包剧组。
作为主演,释肖龙在少包里的戏份,从第一单元的“名扬天下”,一直到最后的一个单元“翻龙劫”都有出演,四十集要拍五个月,差不多一个学期又过去了。
之后,如果电视剧打开局面,他这边可能又要不断进组,那么以他父亲的想法,他到学校上学的事只怕又要推后,甚至都成了想都不能想的事。
在外界看来,他父亲在他到了上学年龄不让他去学校读书,反而让他继续拍戏,给出的事业有成之后,他以后有的是学习机会这一理由并不成立,这是把他当成了“摇钱树”。
但处在这个圈中,又是童星出身的元翘翘看得非常明白,不能用“对错”来评价释肖龙的父亲做的决定,只能说他将童星这一行的前景看得特别透彻。
童星虽然不被业内人士认为是真正的艺人,但既然进了这个圈,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圈里的规则影响,所以,不仅同样有激烈的竞争,而且受年龄的限制,一旦童星长大,转型不成功的话,那在这个圈里就会失去位置,因此童星不管怎么当红,也只是有限的那几年。
圈里的钱非常好赚,而且因为童星的特殊性,片酬要比正规艺人高,所以是趁当红这几年把钱赚得差不多了,等不红了之后,拿着这钱再做其它事;还是在红的时候去上学,等再想回来时,圈里已经没了位置,从此赚钱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容易,反而比较辛苦,但却能像普通人一样过正常的生活?
这两个选择,不管选哪一个,都没有对错之分,只能说见仁见智。
不过这个世上能够不被名利束缚的人非常少,而经历过世情的成年人在做选择的时候,大多都会选第一个。
哪怕再怎么早熟,但他现在才十来岁,五岁就成名,没经过社会捶打,又因为一直拍戏的缘故,生活和交际圈都非常窄的释肖龙终究是一个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还比较片面,因此,他无法理解父亲的想法,自然也不会认同他的选择。
看出他似乎因此对父亲存有心结,元翘翘劝道:“有得必有失,你得到一样,必然要失去一些东西。”
轻笑一声,她缓缓的道:“其实家里给我规划的是另外一条路。
最初家里让我去拍戏,就和学生在专职学习之余,参加唱歌、跳舞、书法、画画等竞赛类似,给我的个人履历增光添彩的同时,顺便开拓下视野,多点见识,……并没有想让我以此为业。
因此,从小学到初中,我接戏大多是在寒暑假,所以大部分时间都能像一个普通的学生一样过正常的校园生活。
但后来我想走演艺这条路,因为我的坚持,家里没能拗过我,可这样一来,因为频繁进组,我无法像以前那样正常上学了,所以目前我只有期中或期末这样的大考才会在学校露面,平常都是和跟组老师,或补习辅导老师学习文化课,和你现在的情况差不多。”
见她拿她自己做例开解自己,释肖龙笑了一下,道:“我不是不明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个道理,但理智是一回事,感情上又是另外一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