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万福金安。”</p>
正练字的杨侗听见有人在自己门前说话时,抬头看了一眼,这是个只有十四岁的少女,伶俐极了,尽管对着皇宫大内充满了好奇,时不时都想用眼神去瞟屋里的一切,但福下去的身姿却半点没有变过。</p>
“免礼。”</p>
放下笔,杨侗开始仔细打量这个姑娘,小小年纪的她脸上还带着专属的稚嫩,可那脑袋却不停转圈看着宫内装饰,跟没见过似得。</p>
“尚书府没这些东西么?”杨侗随口问了一句。</p>
小姑娘立即回答:“没有,宫里的东西尚书府怎么能摆呢,就算是陛下的赏赐也得供在祠堂里。”</p>
噗。</p>
杨侗笑了,这话一听就是练过的:“叫个什么名儿啊。”</p>
“端娘。”</p>
端娘……</p>
怎么听着都像是随口起的,与裴仁基、裴行俨比起来,跟乡下来的差不多。</p>
“入宫之前你爹都跟你说什么了?”</p>
小丫头在屋子内蹦蹦跳跳的左看看右看看,小精灵一般最后挪到杨侗身侧看着他练字:“爹说进了宫以后把嘴闭死,不要和百灵鸟一样叽叽喳喳,还让我记住,说的话越少,活的越久。”</p>
“还有吗?”</p>
“嗯……”端娘仰头看着顶棚思虑良久:“他让我请陛下给一个许诺。”</p>
“什么许诺。”</p>
“那就是重振朝纲之日,得把我送出宫去,按照礼仪将我从应天门抬进来。”</p>
应天门是紫薇宫正门,只有重大事件发生时才会开启,历史上慈溪成为了皇太后最忌惮的一句话就是‘你不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由此可见这一个仪式对于女人的一生来说有多重要。</p>
“准。”</p>
杨侗说完这句话,冲门外喊了一句:“来人!”</p>
阿姑从门外走入:“陛下。”</p>
“送到太后身边伺候着,待朝纲重振,完璧送回裴府,再由太尉府内明媒正娶。”</p>
“遵旨。”</p>
端娘福下身躯行礼时,阿姑绷着脸提醒道:“娘娘,当陛下赏赐时,您应该大礼参拜。”</p>
端娘像是闯祸一样抬起头,很尴尬的看向杨侗,老杨心情不错,大手一挥:“免了。”</p>
“对了,阿姑,你一会送完了端娘,去楼阁之上将火锅收了,我没让别人动。”</p>
雨还在下,却已经从大雨转为细雨连绵,看样子今天是停不了了。此刻阿姑一个人走到楼阁之上,看着已经凉下来的火锅,刚要用火镰重新引燃那一刻,锅旁一碗底料吸引了她的注意,她就这么看着,良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