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交银,一手交货之后,沈浪又将王子为叫来,说别的地方还有粮,一万两千石。
当消息传到王登信这里之后,他刚喝的一口茶水还没有咽下去,就直接喷了出来。
王子为大惊:“爹,一万多石粮,就把你吓着了?”
王登信两眼一翻:“这和平时一万石粮食一样吗?现在一万石可抵得上平时五万石都不止。”
“就算这样,对咱们王家来说,也不是什么问题啊。”
王登信一咬牙:“收……”
一共二十一万两,拿到了货,王家也不敢在京师坑沈浪,所以款项也当即交付了。
“爹,还有一万五千石。”
“还有?”
又一天过去,当儿子带来这个消息后,王登信的眼珠子都差点儿要瞪出来的,他娘的,越买越多。
不行,王家也有些吃不消了。
当然,王登信没想过拒绝,而是准备找外援,晋商八家同气连枝,这个可以将京师官粮挖空的机会,怎能不把握?这可是既赚钱又能为大清立大功的大好时机啊。
当王登信将这个消息告诉其他七家在京师的主事人之后,这几人都责怪王登信不够意思,居然想私吞功劳,实在撑不住了才想到找自己这些人帮忙。
王登信连连赔罪,其他七家也没在这件事情上为难,因为放在他们身上,恐怕也会和王登信一样的选择。
毕竟八家联合归联合,但内部的竞争也从未间断过。
他们联手起来,那实力就非常雄厚了,一万五千石轻松消化掉。
“还有两万石……”
“还有一万五千石……”
“还有两万两千石……”
花钱如流水,流进崇祯的内帑。
看到原本空荡荡的内帑,一天天的充实起来,崇祯简直笑得合不拢嘴。
“怎么回事啊?难道这沈浪一个人将京师哪个官仓给搬空了?他哪来那么多粮食?”
前前后后买了五六次,加起来一起超过了十万石,价值近两百万两。
可这沈浪手里还有,简直刷新了晋商八大家的认知,太可怕了。
八家在京师的主事人立即在王家碰头,商讨如果应对。
“诸位,此事该如何进行下去,还望大家一起商量出一个章程。”王登信首先开口说道。
晋商八大家,以范家影响力最大,本来此事理应由范家主持。
但这里不是张家口,是京师,而且这件事情也是王家出力最大,是他们最先与沈浪接触联系上,此时也是与沈浪关系最为紧密。
范家即便想要争功,也不好太过明显,不然会落下话柄。
所以这次会面选择了王家的一处宅院,并由王家在京主事人王登信主持。
王登信开口之后,范家主事人范永昌首先出声道:“只要那沈浪有粮卖,不管多少,咱们照收不误。”
“在坐的诸位都清楚,咱们做的可不只这些买卖。赚钱是次要的,首先要考虑大清国的利益。”
“官粮亏空越多,一旦出问题,那就越大。卖吧,卖吧,就让那沈浪卖吧,到时候城内内乱,我等将是首功。”
范永昌这话,大家基本认同,但是那所谓赚钱是次要的,那就是放屁。
不为利益谁会冒杀头的风险与建虏勾结,建虏又不是你爹。
范永昌自然不会不懂这道理,他只是说得冠冕堂皇罢了,很多事情还不是先考虑范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