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解,但他们都没有停下脚步,继续逼近。
他们又惊愕的发现明军士兵从头盔上拉下来一个东西将眼睛给罩住了。
建虏很多人都没有见过眼镜,听都没有听说过,所以不知道也正常。
巴克山倒是有点见识,认出了眼镜,也大概猜出了这些眼镜的用处,很是震惊。
他倒不是震惊眼镜能发挥多大作用,而是震惊明军居然给士兵配眼镜。
“他娘的,宁愿给士兵配这劳什子玩意,也不配给棉甲。”
因为他眼睛一扫,发现明军的盔甲很奇怪,只护住了四肢和肩膀,反而是最重要的躯干没看到有甲胄保护。
有打造眼镜的钱,咋不用来给士兵配全甲呢?他想不通。
勇卫营这个小小的举动对建虏游骑没产生什么影响,又不专打你眼睛,管你拿什么罩住。
于是,他们加快速度,一副要冲杀过来的架式,企图引诱勇卫营提前开枪。
但是,勇卫营士兵根本不为所动,建虏游骑的表演没有达到效果,他们不得不放缓速度。
他们又进行了几次尝试,依然没能引得勇卫营士兵提前开枪,知道这个策略有点行不通了。
于是,他们只能进行下一招,继续拉近距离。
偌是以骚扰为主,建虏的骑射一般在五六十步左右开始射击,如果要精准射击,则要拉近到三四十步距离。
吴旗总一边观察建虏游骑的举动,一边计算双方的距离。
当然,以勇卫营配备的线膛燧发枪,在这个距离上足以击杀敌人。
但是他牢记沈大人交代下来的任务,尽量隐藏自己火器的各方面性能。
现在隐藏得越好,对以后作战便越有利。
这个道理他自然懂,所以在敌人威胁不到自己时,保留一些后手是很有必要的。
敌人的距离越来越近,甚至已经开始搭箭射击,一支支箭矢如雨点般飞来,嗖嗖嗖的落地,扎在前面的地面上,好像长刺了一般。
虽然没有伤到自己,但是勇卫营的一些士兵还是忍不住有些紧张,心跳不由自主的加速。
可是几个月的强化训练,已经让他们深深的牢记,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没有命令绝对不准轻举妄动。
所以,即便不少人已经想要开枪,但还是努力的忍住了。
吴旗总知道,这是敌人想引诱己方射击,而火器的射速比弓箭慢得多。
即便燧发枪的速度有了不小的提升,依然相差不少,更不用说以前的鸟铳了。
一旦己方提前射击,趁着装填的时间,建虏的游骑便会迅速冲上,一阵连射给己方造成巨大的伤亡。
己方士兵便会陷入恐慌,阵形就会混乱,无法组织有效的反击。
阵形一乱,已经准备就绪的建虏大军便会迅速掩杀而来,将己方整个阵形彻底冲垮。
这就是建虏与大明长期作战以来形成的一整套作战流程,现在已经非常的娴熟,大明往往也是败在建虏这种战术之下。
其实,吴旗总根本没有与建虏作战过,甚至亲眼见到建虏也还是在今天。
可他为何如此熟悉建虏的战术战法呢?
因为沈浪沈大人给全军包括队长在内的所有军官都下发了作战手册,里面详细的总结了建虏惯用的一些战略战术。
这不是在建虏这次突然入寇才开始的,而是在之前训练时便已经在进行了,因为沈浪训练这支军队的首要敌人就是建虏,其次才是流寇。
沈浪不要求每个军官一定要认识作战手册上的每个字,但是一定要了解里面的内容,不然会严重影响到考核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