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至圣先师孔子与弟子的言行编成的语录文集,主要讲述的是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等等等等。如今我们大庆以儒治国,凡师者,皆以孔家为教。”
上面,先生侃侃而谈,安宁在下首静静地听着。经过这么多天的修养,安宁总算痊愈了。之前的种种经过纷纷扰扰后也终于尘埃落定。皇后,贵妃,皇子什么的除非召见也不能随意见。李诗茵和李家暂时也不用理。克夫的议论传了出去虽然有些议论不过不用担心成亲什么的就清净不少。
安宁天天窝在公府里,除了大夫人时常过来,府里三位姑娘偶尔一见别的都安静的很。便又将给安宁授课的先生请了进来。依然给安宁授课。
“三字经,千字文你已经学过,以后便能学一些系统的文章了,我之前将论语找人送了进来。你可曾读过?”先生问道。
安宁说道:“读过一些,只是学而篇还好,读到为政篇就有些不解其意了。”
这个安宁倒是没有说谎,安宁虽然第一次让梦蕊给自己读论语的时候,有些晦涩难懂没有读下去。但那主要也是她刚醒来没多久精力不济。后来精神稍好一些的时候,安宁还是又读了几遍论语的。虽然依然晦涩,但慢慢的,也看了一些。
先生点点头,说道:“学而篇主要讲求学,劝学,行学,礼仪,要义比较好懂些。为政篇便要讲治国之道,你觉得晦涩也是正常。这倒不用担心,只要勤勉攻读,自能学有所成。你既然说你读了学而篇,便先读一遍让我听听吧。”
“是。”安宁答应一声,略一沉吟,读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学而篇共四百九十三个字,不到一刻钟左右,安宁读完。先生听着安宁清朗铿锵的措辞,微微点头:“发音倒还正确,可解其意?”
安宁说道:“只大体解一些,孔子说,学习要时常温习,重新温习的时候会发现新的感悟,学到更多的道理和知识……花言巧语之人,难有仁德……要经常反醒自己,复习功课……君子不庄重,便无威严,读书也不会劳固……。”
安宁勉力将自己理解的意思说了出来,前面还好,越到后面越晦涩。当初梦蕊给自己读的时候,虽然字都认识。但梦蕊虽然也知道一些意思,终究也理解有限。所以能帮安宁的也有限。安宁也只能努力就着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待安宁说完,先生评价道:“差强人意。不过你没有老师指导,能自己读出这些内容,也算不错。下面,我便将这一篇的词意逐字解读一遍,你仔细听好。”
先生翻了翻自己手中的书本,说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便是孔子说,在论语中,‘子’也有先生的意思。‘学’也不止是学习,还泛指礼、乐、诗、书等‘时习’是指复习,这里的‘时’在以前的解释里是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适当的时候’。前朝朱熹曾给论语批注,才把‘时习’中的‘时’,解释为‘时常’意为劝人时常复习,练习……”
先生逐字逐句的解释,果然讲的仔细又明白。其间再举几个例子,顿时让安宁心里收获不少。大概因为论语是正统文章,先生才解释的这么仔细。而也就是这时,安宁才知道原本论语里一个字都能有无数意思。更不用说先师孔圣人在之中蕴藏的思想。
安宁和梦蕊以前读论语,都不过是读个表面意思,现在听先生讲了,才知道自己以前的理解是多么浅薄。或许这也算是一种‘温故而知新’了。
及至中午,先生才终于将整个学而篇都解了一遍:“好了,今天第一天学论语,便先讲到这里。课业是堂下好好整理温习,明天上课的时候,我要再听一遍你的讲解,意思便不能像今天这样笼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