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路上撞上这帮狼兵的,结果不仅化敌为友,而且还运来大量粮食,这可不是寻常人能做得到的,吴百朋越来越好奇,仔细打量着只关注那锅肉的钱渊,“不知公子是……”
钱渊撒了点盐进锅,拿起筷子试了试,摇摇头又撒了点,然后盖上锅盖,压根就没理会吴百朋的问话。
瓦老夫人看了眼尴尬的吴百朋,打圆场道:“咳咳,这位是浙江巡按吴百朋。”
呃,误会了,这位不是苏州府的官……钱渊干笑几声,起身整理有些乱的衣衫,作揖行礼道:“大堤烟火连隋苑,高垒风云拥汉旌。六月三师愁汗马,孤城桴鼓仗宏平。”
“久闻尧山公大名,适才失礼了。”
“哈哈。”吴百朋大笑道:“那是伯玉兄谬赏,实在愧不敢当。”
“扬州城全赖吴公方能化险为夷,如何当不得!”
伯玉兄指的是汪道昆,在吴百朋于扬州城下大败倭寇后,他写下了这首遍传大江南北的诗。
汪道昆也是大人物,后来官至兵部左侍郎,是谭伦的左右手,还曾经做过福建巡抚,和戚继光合作抗倭。
嗯,吴百朋和汪道昆是同年,而且也是嘉靖二十六年进士,这一科猛人太多!
吴百朋正要问问这少年郎的来历,突然闻到一股焦味。
“哎呦!”钱渊赶紧几脚将柴火踢开,掀开锅盖,操起锅铲,“还好,还好,没焦的太厉害!”
狼兵们其他的没带,倒是锅碗瓢盆带了不少,钱渊亲自分肉。
瓦老夫人和吴百朋是最多的,钱渊其次,剩下还有不少,钱渊分给了一旁等了好久的护卫们。
杨文和二把刀端着碗像两个要饭的,钱渊漠然从他们身前走过,拿起筷子,“别看了,你们俩没有。”
“咳咳,咳咳。”瓦老夫人用力咳嗽了两声,最后不得不给二把刀使了个眼色。
“干嘛?”钱渊诧异抬头,“噢噢噢,林知府还饿着肚子呢。”
伸长脖子看了看,钱渊笑着说:“锅底倒是还有几块……就是有点焦……不吃就不吃呗,发什么脾气!”
看了看面色铁青离开的林懋举,吴百朋再看看锅底那几块不成样子的焦肉,忍不住又打量了眼钱渊,这少年郎嘴巴还真够不饶人的。
二把刀有点揣揣不安,在他的观念里,文官是最会背地里使坏的。
“怎么了?”无聊的杨文还在巴巴看着吃得好痛快的同伴们,回头看了眼,“没事,少爷这是……用他的话来说,常规操作而已。”
吴百朋很喜欢吃肉,没办法,幼年家里太穷吃不起肉,而且和其他人不同,他只吃猪肉。
原因很简单,他一直觉得这辈子吃的最香的一次猪肉是当年考中秀才后,教谕分给他的冷猪肉,那是他人生的。
但今天,吴百朋觉得以前吃的都是假猪肉。
虽然有点焦,但更显得入味,钱渊精心挑选的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更有辣椒异香扑鼻,这是明朝烹饪中不会出现的。
将肉汤浇在米饭上,肚子都饿扁的钱渊大快朵颐,看的一旁的二把刀垂诞欲滴。
“好像有姜味?”吴百朋咂咂嘴,“不对,是蒜?”
“都不是,是辣椒。”钱渊打了个饱嗝,“可惜了,这次没八角桂皮,而且用的是白糖不是冰糖,还没黄酒……”
“对对对,放了白糖!”吴百朋饶有兴致的笑道:“这也算是东坡肉吧?”
“哈哈,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钱渊大笑道:“这道菜关键有两处,一是炒糖色,二是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