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齮打量着蒙骜那比自己更加花白的头发,咧着嘴笑了笑,道:“自然是奉了大王的军令,难道当今秦国还有他人能够调动我等吗?还是说,在蒙将军的理解中,秦国有这样的人存在?”
“你啊,这都多少年了,还是这么嘴上不饶人。”蒙骜无奈的笑了笑,桓齮曾经作为白起的副将,勇猛自然不缺,但论到尖刻更是一绝,对此他早已司空见惯了。
“哎,如今体力渐渐不济,也就这张嘴越发凌厉了。”桓齮自嘲道。
“我们边走边说,可不能让大王久等了。”
“正当如此。”
于是很快出现了这样的一幕情况,一张桌案前,两个老头与一个少年相对而坐,有些古怪,但却又有种莫名的和谐。
“如今函谷关左右双方已经聚集了八十万人马,而信陵君也被魏王召回了大梁,两位老将军觉得我们此时是否可以出关决战了?”嬴政问道。
“大王,如今最好的办法是闭关不出,待联军自行溃去,若是逼的太急,反而会是联军上下一心,那是若想击败联军,可能要麻烦上很多。”蒙骜连忙出言劝道。
虽说在大半个月前他曾想着与联军决一死战,但当时在嬴政面前被拒绝后,事后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此时听到嬴政想要出关决战,不由吃了一惊。
说完话的蒙骜连忙向身旁的桓齮使眼色,可惜欢喜注定让他失望了,桓齮只是跪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宛若石像。
“蒙将军说的在理。”
嬴政的话让蒙骜放心了不少,虽然说此时的嬴政刚刚继位,手中并无实权,但毕竟名位在那里,他对秦国的军政具有天然的影响力。
“不过···“
蒙骜的心又提了起来。
“若只是让联军自行溃去,未免太过便宜了他们,但逼迫太紧,又有鱼死网破的危险,孤思来想去,倒是想出来一个还不错的办法。”嬴政道。
“还请大王示下。”桓齮恭敬道。
蒙骜楞了一下,桓齮什么时候这么会说话了?可此时也顾不上,连忙随着桓齮附和道。
“燕魏楚三国可以让他们自行离去,吃下韩赵两国的军队,两位将军觉得能够做到吗?”嬴政问道。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战争并不是看几就能够胜任的,大致的方向嬴政可以看到,但涉及到具体操作,就只能看专业人士的了。
“大王,我平阳的十万重甲兵只需东出上党断了赵军的归路,将赵军聚歼于黄河南岸并不难做到。”桓齮回答的很痛快,因为这些事情他早已知晓。
如果使蒙骜受召而来只是出于对嬴政这位秦王的尊重,那么他桓齮则是完完全全的倒向了嬴政这位新秦王。
要知道,根据法理,嬴政在未亲政之前是不能接触这些东西的。
而秦国的军政大臣此时也会很理智的不向秦王靠拢,因为那样会同时遭到如今摄政的两大派系的攻击,在秦王自身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能力担当之前,他们会很明智地选择观望。
但他根本不在乎,因为嬴政给出的东西足以让桓齮付出自己的生命,而嬴政能够一语道破他掩藏在内心深处的心思,足以证明他的能力,这两点综合起来,让桓齮作出一个判断:秦王能够兑现自己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