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晨急忙解释。
“没有没有,我每次编完一期杂志都这样,真没事。”
主编笑了笑。
“没问题就好,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好的,谢谢领导关心,暂时还没有。我回头就联系印刷部,如果领导没意见,那就履行一下手续,麻烦领导在签发单上签个名。”
马一晨说着话,从办公桌抽屉里取出签发单,摆放在桌上。
主编来到桌边,在签发单上签了名,然后笑着说道。
“那你就辛苦啦。”
说完,主编转身往外走。
马一晨急忙说了一句“领导慢走”,便陪送主编往门口走。
快到门口的时候,主编忽然停了下来,转身对马一晨说道。
“小马啊,差一点忘了,咱们的杂志定向是国计民生,群众事情无小事,下一期杂志我想多登载一些关乎民情民意的文章。你和小张抽空下去采访采访,选一些热点的事。一定要记住一个原则,正面导向,要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梳解矛盾和冲突,要站在政治的角度,突出宣传报道作用,不要表明个人观点,让读者评判。”
“是,请领导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很好,你办事我放心,加油。”
主编说完话,转回身去快步走出了编辑室。
马一晨送到门口,目送着主编回了主编室,这才回到座位坐好,给印刷部打了电话,将杂志电子版发了过去,然后又给张菊打了电话。
张菊家里临时有事,晚来一会儿,此时正在来出版社的公交车上。
由于不是上班高峰期,公交车里人不是很多,多数是老年人,让人感觉这个城市正在慢慢变老。
这些老年人旁若无人地说着话,话题也是五花八门,车厢里一片嘲杂。
张菊将手机紧紧贴在耳边,捂着一只耳朵,大声说着话。
“喂,一晨,我在公交车上,太吵了,你大点声说话,有什么吩咐尽管说?”
社里虽然没有明确编辑室由谁负责,但张菊和马一晨关系好,又比马一晨晚到编辑室工作,工作上的事,她便总愿意听从马一晨的安排。
手机里传过来烦人的嘲杂声,马一晨听得不是很清楚,又怕张菊听不清楚,皱着眉头大声确认道。
“你在车上吗?采访结束啦?”
这是马一晨和张菊事先商量好的暗语,不管谁出去办私事,或迟到早退,都会打着采访的名头作掩护,免得被主编知道了扣奖金。
张菊自然心领神会,大声说道。
“采访刚结束,这不正急着回单位呢嘛,你打电话有什么事吗?”
马一晨笑了笑,扭头看了一眼办公室的门,确认没人过来,这才低声说道。
“没事,你不用着急,刚才领导过来了,对下一期杂志提了新要求,我等你回来一起商量一下,你采访完了就快回来吧。”
“好的,再过半个小时就到了,这破车开得太慢。”
张菊埋怨了一句,便挂断了电话。
马一晨起身来到窗前,窗外的阳光正好,楼前的银杏树冠刚好与窗户同一高度,金黄色的银杏树叶在微风中摇曳着,发出油亮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