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宾客看到这个场景,皆是面面相觑,主厅从来都是议事论道的场所,大家也都遵守着这一套流程,而且这也是他们引以为傲的,与普通粗鄙之人区别的标识。
但今天因为这个老头的到来,不光这套约定俗成的规矩被完全打破,连德高望重的方老和主事人朱老都跟着一起乱矩,甚至连着文人儒士谈经论道的场所竟然片刻间成了食堂,这让他们这帮满腹才华,有着高雅品格的儒士如何能接受。
但李淳风不管这些,他本来就是来吃鱼的,拿起筷子就夹了一口送入嘴中。
“嗯,还凑合。”虽然比不上他吃过的绝顶美食,但以普通吃食的标准看的话,还能接受。
他又把其他菜也都分别尝了一遍,还把李莹的筷子递到她手里:“小莹,一起吃啊。”
“额呵呵呵”李莹笑笑,看着周围人的目光,实在不好意思动筷子。
整个大厅里一片安静,但却弥漫着一股古怪的气氛。
突然,之前最开始挑头的中年人站起身来:“古人说琴棋书画诗酒茶,有了好茶,也有了好菜,自然不能少得了好的书法。
石某不才,愿为各位手书一贴,供大家赏玩。”
好
宾客中传来一片叫好之声。
湖城以书法见长,加上朱老也喜欢书法,所以来的大多是当地书法界的翘楚。
能够以书会友,对他们而言自然也是极好的。
当然,还有一个目的,茶道或许有偏好,但书法展现出的美感却更加直接,就看着老头接不接得住了。
朱老对此也喜闻乐见,本就是以文会友,当然得挥毫泼墨一番,他立马让人准备了狼毫镇纸。
中年人从笔挂上挑选了一只狼毫,轻轻蘸了点墨,屏气凝神,手腕游动,一道道苍劲有力的线条便在宣纸上勾勒而出。
一番点顿勾连之后,中年人长出一口气,将毛笔放在笔搁上,直起身看向自己的作品,微微点头,似乎非常满意。
众人也不禁上前围观,见到中年人作品后,更是啧啧赞叹。
“写得好啊!果然是青年才俊。”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这是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怀》,不光字写得好,还应了景,了得了得!”
“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这种甘于平淡却不落俗的气质,和石兄这张弛有序间却带着一丝狂傲的笔法却是相得益彰。”
“何止气质不凡,简直有逸少遗风啊(王羲之,字逸少),当年他作《兰亭集序》的水平怕也不过如此,哈哈哈!”
“诸位谬赞了,哈哈哈!”
众人对作品交口称赞之际,还不忘偷偷瞥一眼李淳风这边。
见李淳风依然在拿着筷子一个个地尝着菜,根本没看他们,心中没来由竟有些气愤。
另一个之前第二个站出来斥责李淳风的老者心思转动,继而开口道:“既然石兄不吝留下墨宝,那老朽也不藏着噎着,一卷苏东坡的《汲江煎茶》,请诸位赐教。”
话毕,老者提笔点墨。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