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性收入这一概念本时空基本是林家钰首先提及的了。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就是资本利得。但是资本利得带有一点的政治性的意味,林家钰改用后世提得比较多的财产性收入就是为了规避风险。
好在有之前自己已经把文章的大的架构搭建好,林家钰花了3个小时就把初稿写完。细细地审读了一遍,改了几处不太严谨的文字。
林家钰又比较了《经济研究》上的几篇文章,细读之下觉得自己的文章水平应该能达到发表要求。
第二天早上,林家钰吃完早饭又钻进自己的房间。搞得苏爱珍有点纳闷,自己儿子什么时候学习这么刻苦了。别是在干什么坏事吧?
苏爱珍假借送水果、拿东西进来突袭了几次,林家钰只是在书桌上奋笔疾书。也没有留意苏爱珍的奇怪举动。
林家钰把文章审读了几遍,确认没有问题后眷写在稿纸上,好几千字的文章,眷写起来还是很费功夫的。不过终于在午饭前搞定了。
林家钰大舒一口气,自己精心准备了半个月之久的工程到此算是告一段落了,能不能顺利发表出去也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了。不管结果如何,自己努力争取了。
吃午饭的时候林家钰和爸妈说了一下,说自己等下要去镇里邮局订购一份学习资料,办完之后直接回学校了。
老妈问了句:“要钱吗?”就算是同意了。
林家钰只说这学习资料不贵,钱够了。昨天林家钰回来之后发现书橱的抽屉里老妈又放了100块钱在里面,也就拿了,如果不拿反而会引起老妈的疑心。
林家钰去邮局先把稿子装在信封里按昨天抄好的杂志社的投稿地址寄了过去。又在邮局订购了一年的《经济研究》期刊,大几百元出去了。
林家钰觉得即使文章发表不了,订购《经济研究》也是势在必行的,这是自己了解本时空国内经济学研究方向的一个途径,是自己必需的。
投完稿回校的路上,林家钰反而感觉忐忑起来。这种患得患失的情绪很奇妙。
林家钰本来觉得即使发不了自己也不会难过,只是一个试水之作而已。而且自己将来还有大把的时间。
现在林家钰现在又觉得文章发不了的话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夭折了,自己一定会很难过吧。
越是这样想林家钰就越觉得文章好像还是有不少的问题的,一会儿觉得有些用词还可以更严谨些,一会儿觉得架构还是可以调整一下的。
越想越悲观,林家钰甚至想到真不应该把通讯地址留学校,到时候老师同学们都知道自己被杂志退稿吧,会不会笑话自己。
有一瞬间林家钰都决定要去邮局把稿件追回来,想想还是算了,管他呢,不试一下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别人愿意笑话自己就让他们笑去吧!
好在回校途中遇到了一个同校的同学,有人陪着说话总算是把林家钰从悲观的情绪中解脱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