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不管怎么样,这是一个好消息,最起码属于物理学的圣杯,不会被搞化学的人给摘走了。
否则的话,这让他们这些搞理论物理学的人情何以堪?
弱电统一理论是物理学殿堂的圣杯之一,而电磁力和弱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联模型那就是圣杯上的明珠,是每个人的梦寐以求的。
由外人来解开这个面纱就已经够悲剧的了,现在再由外人来完成这个壮举,那他们不要面子的吗?
他们大概不知道,这方面的技术已经被揭示开了,只不过由于核技术的敏感性和它在技术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现在并不能公开,还在保密状态。
不过虽然是保密的,但是很多东西是藏不住的,比如说那一座巨大的乏燃料处理基地和乏燃料处理设备,那巨大的超过数层楼高的巨大的机械装置,宛如是一个钢铁巨兽一般。
超导磁轨是它的手臂,液氮是他的血液,超算是他的大脑,他那个大脑里所储存的关联模型是他的武功秘籍,是他能够处理乏燃料的独门绝技。
设计工作和建造工作由于已经完成,所以暂时没来得及进行升级,就已经被运往某一处处理厂。
不过倒是预留了升级空间,等到测试工作全面完成之后,零部件的构造没有问题,升级工作就会展开,毕竟是百倍的提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看着眼前的大号的钢铁巨兽慢慢地吊装完成,徐总工颇有些感慨地说道:“本来还在对新的循环式乏燃料处理技术进行攻关,但是却没想到我们已经能够永久性地将乏燃料给处理掉了,难道我们现在的技术已经发展到我都看不懂的程度了吗?”
“差不多吧,我看到那个东西的时候也是一脸的懵逼,根本不是在改怎么动手,还是几位老院士给我找了几个助手,我才能看得懂那些东西,真是不简单啊。”旁边一个人附和道。
“刚开始我还以为是谁在瞎胡闹,后来她说是那个屡立奇功的王教授,我才继续耐着性子看下去。”徐总工开玩笑道。
“谁知道啊,我们以为是玩笑话,人家确实当真了,而且还真的给搞出来了,你说厉不厉害?”
“这玩意儿,要是再弄一个《大国重工》什么的,这玩意儿妥妥的上榜啊,就是不知道这玩意儿保密级别会不会太高,要是的话,那就没戏了,只能等解密了。”
“这倒不是开玩笑,我听说上面的确是有弄这样一次活动的打算,而且基本上是以介绍诺贝尔奖得主的成就为主,介绍的就是这些大家伙。”
“这些?”
“对啊,风电项目,还有超电磁炮,还有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机,还有电磁衰变加速装置等等,这些东西随便拿出来一个都是改变世界级别的成绩,难道加在一起还不能出一个节目了?”
“那肯定可以啊,这必须的,但是这些东西能上节目?我是说那个超电磁炮,还有这个加速器?”
“你看,落伍了不是,现在时代变了,以前咱们藏着掖着,那是因为咱们好东西少,要当成是底盘,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现在你看看,咱们就是不亮底牌,有几个敢和咱们掰掰腕子的?”
“咱们打遍五常的实力,那是开玩笑的吗?”
“现在咱们就算是有好东西给他们亮一亮,那也是属于咱们秀肌肉,告诉他们咱们肌肉壮着呢,你少惹我们,你惹不起。”
“那计划得怎么样了?”
“哎,这不是失联了嘛,咱们东西都被收上去了,也不怎么能和外边的人接触,我都好久没喝家里打电话了,更别说和朋友联系了。”
徐总工是总工程师,是负责工程这一块儿的,和他交谈的这个就不是专业人员了,或者说他确实看不懂什么弱电统一之类的...
但是并不妨碍他的地位,当然前提是他只是在这里就这样看着,而不是对工程指手画脚。
大国重器啊!
为全面展现30年来中国装备工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记录和传播为振兴中国装备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及事迹,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央电视台联袂推出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
《大国重器》电视纪录片由中国工业报社、《装备制造》杂志具体组织实施,联合拍摄。
该片的播放将为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中国工业发展的“中国梦”鼓与呼。刘宝恒对记者说:“拍摄这样一部电视纪录片,是中国几代装备人的梦想。工信部和央视要求摄制组一定要拍出精品,献给全国人民一次视听盛宴。”
该片共6集,每集为50分钟。第一集《国家博弈》,第二集《国之砝码》,第三集《赶超之路》,第四集《智慧转型》,第五集《创新驱动》,第六集《制造强国》。主题曲为《天工开物》。
2013年11月5日,《大国重器》开播仪式在中国北车唐车公司举行。《大国重器》是为纪念国务院《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颁布30周年而拍摄。30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总量规模看,现已居世界领先位置,跻身世界装备工业大国行列。
这部片子用独特的视角和震撼的镜头,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在充分阐释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成就的同时,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
从海上科学城“远望七号”实施远洋测控,和地面测控系统,形成体系,助力航天梦的实现,到神威太湖之光打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中国正在向现代化强国进发。
大飞机腾空,国产飞机发动机揭开面纱;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点火试验,全景呈现;助力太空布局,中国卫星制造装备全新亮相;太空密闭生存试验,挑战全球极限。迈向航空航天强国,中国已发动引擎,全速前进。
世界上最长的86米长钢制臂架泵车之王,最强悍的高原装载机,最先进的全断面掘进机,最绿色高效的造楼神器,最长的地下管廊,最先进的万吨水泥生产线,中国人独创的穿隧架桥机,一个个超级机器,在极端工况下,展示着中国制造的实力与魅力。
在全球最大的单体煤液化基地,见证高等级空分装置的中外比拼。在中国最大的页岩气开采现场,探索压裂车小身材大力气的秘密。从全球最薄的新能源电池,到全球独一无二的核电双胞胎工程,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已经全面发力。
而和这些东西相比,不管是风电项目还是超电磁炮,柴电动力潜艇,还是anton3分子动力学模拟超级计算机,又或者是这个乏燃料处理器,都死毫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