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体》的剧本完全按照好莱坞三段式机构打造。</p>
张俊生提供了大搞想法,招募的编剧…</p>
所谓的三段式指代的就是开头,中段和结尾。</p>
主流商业电影都是这样。</p>
坦白讲,主流的商业制作不需要编剧们放飞思想,搞出惊掉一地眼球的创意,全世界的商业电影,乃至颁奖季的绝大部分冲奖电影,必须符合传统的流水线般的三段式结构。</p>
绝大多数时候,大制作的剧本也不是一个人的作品,往往是团队合作的产物,几名编剧合写是常态,每个主编剧后面往往还会有更加细分的小编剧,不过这些人无法拿到署名权,从影片的演职人员名单当中,也找不到他们的名字。</p>
这种流水线式生产剧本的模式,肯定存在弊端,但也有好处。</p>
任何一个编剧,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一方面,《超体》就有一个庞大的编剧团队,有人专门负责写对话,有人专门写动作戏,有人提供搞笑的段子,还有人负责摩根弗里曼的理论知识…</p>
每一个编剧,在统一的风格和模板下,所写的都是自己擅长的东西,或许未必非常专业,但出现在电影里面,最起码像是那么回事。</p>
这在《超体》上面体现的还不是特别明显,某些涉及到专业化的电影,比如医疗、反恐或者律师等戏份里面,类似这种分工合作的模式,能让影片内容避免极其尴尬的业余等情况。</p>
如果连最起码的职业最基本情况都出错,这种影片成功的概率可想而知了。</p>
这个也是国内影视剧最大的毛病,很多编剧压根不了解自己所描写的职业,那能怎么办?</p>
用百试不爽的方法:爱情!</p>
三角恋、四角恋、杰克苏、马克苏,塞满四十集再说!</p>
……</p>
“咔,刚才走光了,用胶布贴一下!”</p>
张俊生指了指许嫣的短裙,后者有点尴尬的喊来了小助理…</p>
穿着皮衣的斯嘉丽·约翰逊走了过来,询问道:“张,听说你待会要去试镜?是新戏吗?”</p>
“是詹姆斯的新戏,怎么,你想尝试恐怖片?”</p>
“…恐怖片?”</p>
“对,而且投资不会太大。”</p>
“…可以给林赛罗韩安排一个试镜机会吗?”</p>
“…试镜当然没问题。”</p>
林赛·罗韩,美国张柏芝…</p>
不断作死的典型!</p>
“谢谢,我现在给她打电话。”</p>
“…”</p>
叹了口气,张俊生喊来执行导演,交代了几句,继续拍摄。</p>
原计划,《超体》还要跑巴黎浪一圈,后来琢磨了一下,干脆就在纽约拍吧。</p>
至于退税,坦白讲,纽约的电影退税制度算是整个被北美最差劲的,仅次于加州…</p>
不过当地的从业人员素质很高,某种程度上也算弥补了拍摄的额外花销。</p>
对了,多说一句,悦华的电影拍摄,很少到东欧国家,虽然他们的退税指标很高,但是消费水平不断上涨,而且当地居民的素质良莠不齐。</p>
……</p>
试镜的场地是在纽约的华纳制片厂。</p>
所以说华纳兄弟牛逼,怎么就想到一直保留制片厂?</p>
寸土寸金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