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敏和杨光明结婚二十年,生了两个可爱又争气的孩子;杨光明是个好丈夫,不嫖不赌不搞小三,虽然工作忙,但对子女教育还算尽了责任;史敏工资不高,但杨光明工资基本上交,也不太花钱;他是个好儿子,赡养父母不打折扣;他也算个不错的女婿,岳父母家的事需要他的时候,他也没有推辞过;偶尔有时间回老家,陪老丈人喝酒打麻将,极为恭敬;他在东方厂的家属区名声很好,两家的老人也颇有面子。
史敏成绩不好,勉强上了个自费大专,结婚后出国陪读,那个时节,这是多有面子的事情!回国后,因为杨光明是引进的海外人才,史敏又有个美国大学图书馆管理的证书,学过查收查引、科技查新、信息咨询、文献传递等课程,还懂点英文,所以得以在大学图书馆里找一份稳定体面的带编制工作。
前年,史敏升了职,当了科技图书杂志组副主任,工资也涨到六千多一个月。他们有车有房,涨了工资,学校的房子也便宜,史敏和杨光明前年买了一小套商品房出租,补贴家用。
东方厂几百个职工子弟中,除了干部子女、做生意的和考上外地好大学的高材生,没几个有她过得好。回老家的时候,好些小时候要好的同学被下岗,没有社保,靠打零工过活,见了她这个出过国,在大学里工作的教授夫人,自然羡慕不已。
史敏知道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都是丈夫给的,两个人伉俪情深,荣辱与共,早已经成为一体。她对丈夫的事情非常上心。丈夫没有靠山,也多少有些知识分子的傲气,史敏便处处留意,和同事们友好相处,在单位人缘颇好。学校图书馆里有很多职工家属,她每一天都能听到各种小道消息。
遇到事情的时候,史敏经常帮着分析出主意,所以杨光明一向倚重妻子的小道消息和交际能力。这一次,史敏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她翻了翻号码簿,给小时工冯颖打了个电话。冯颖在学校家属区做保洁,她有几家固定的雇主,关山是其中之一,她每周二下午去关山家做四个小时的保洁,有空时,也揽点零活。
史敏自己做饭搞卫生,遇到大扫除擦窗户之类的活,也会找小时工帮忙。冯颖帮史敏擦过几次窗户,史敏嫌她眼睛滴溜溜地到处乱看,仿佛不太规矩眼皮子浅,后来就没再找过她。又因为听她说在关山家干活,所以留着她的联系方式备用。
史敏找冯颖到家里来搞卫生,工资给得很高,冯颖兴奋不已,稍微寒暄了几句之后,史敏把一个旧手机送给了她,冯颖更加是满口称谢,抬眼看到史敏手里的iPhone 11,她羡慕地说:“我累死累活干一个月,都不够买个好手机。”
史敏有一搭没一搭地套冯颖的话,两个小时下来,便把冯颖的底细摸得七七八八,又着意打听关山家的情况。
“他们家原来还好,现在来个农村老太太,特别挑剔,总是说我消毒方法不对,说我没把毛巾分开用,什么污染水不能再用,什么细菌超标,还什么交叉感染!她一个农村老太太,还那么多屁事!小气得要死!我都不想给他们干了!”
另一个让冯颖生气的地方她没好意思直说,前几年,关山一个人住,家里的塑料瓶、硬纸板、易拉罐、旧报纸书籍等废旧物品都给了冯颖;家里的水果零食饮料多一个少一个,关山也没什么概念。关山妈妈来了以后,把这些可以换钱的旧物品都留着,卖给收废品的;东西就更不能拿了。
“那就另找一家呗,你不是说有个在外地的男朋友,去找你朋友散散心?”
冯颖眼睛一亮,随即叹气道:“哎,我现在的情况,想买几件新衣服鞋子都没钱。”
史敏问她愿不愿意赚钱,冯颖说钱谁不想赚?
冯颖给了冯颖一千块钱现金,让她去关家看看,有没有什么线索,能证明关山结过婚、有过孩子。如果有切实证据,再给五千。
冯颖的六千元赚得很容易。第二天去关家干活的时候,她乘着关妈妈带张文渊上厕所的机会,拍了挂在卧室里的婚纱照和床头柜上水晶相框里的照片、衣柜里的女人衣服,还有家里的小孩玩具。
冯颖知道张文渊是关山的外甥,因为她认识关河张博,所以她没有拍张文渊的照片。可那些玩具也不一定就是张文渊的,这就可以当成他们要的证据,反正这些教授们有的是钱。
晚上,冯颖和史敏约好了在楼下的小树林的后面碰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暗夜中,史敏等得心焦,耐不住性子,给冯颖打了个电话。
冯颖连声说:“马上就来,马上就来,包你满意,你钱带了吗?”
史敏压低嗓门,没好气地说:“只要东西是真的,一分钱都不会少你的!都在我包里装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