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副校长原来在新安大学做得好好的,2012年,他刚36岁,就当选了首批国家优青,是新安大学当时唯一的国家优青,一时间风头无两,旋即被提拔为物理学院院长,校内资源也不断向物理学院倾斜。他在新安大学物理学院大展身手,建实验室,招兵买马,准备冲击国家杰青。
但好景不长,前年,新安大学常务副校长贾超的女儿女婿从美国回国。贾超的女婿张梓睿那一年32岁,波士顿大学的物理博士,等离子体方向,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做了一期博士后。新安大学物理学院给了他一个正教授的位置,第二年就拿到新安省杰出青年的头衔,马上被提拔为物理学院执行院长。
按说张梓睿和冯少华差了七岁,方向不同,大家各做各的,应该可以相安无事。但是张梓睿想冲击国家优青,38岁之前必须拿出过硬的成果。想要过硬的成果,就得有钱有人。张梓睿在美国读的博士,刚回国,在国内没什么学术人脉,想靠自己的实力拿国家级基金非常困难,他想建实验室,发展团队,只能靠学校投入更多资源。
新安大学过去是文科方向为主,理科较弱,到现在也主要由文科方向的人把持着学校的各项大权,不可能无节制地把校级资源都理工科。最近的双一流评选,新安大学连双一流大学B类都差的很远,只能竞争一流学科。为了拼双一流学科,学校已经把大半的经费砸给了材料系,给到物理口的经费自然不太多,学校支持张梓睿的等离子体实验室,就没钱支持冯少华的凝聚态实验室。
冯少华想招人也经常莫名其妙地被人事处卡脖子。
去年,贾超升任校长,物理学院的行政和秘书们看人下菜,做事前,先找物理学院执行院长张梓睿征求意见,而不是找物理学院正院长冯少华,冯少华被架空成一个橡皮图章。
冯少华想申报二级教授,学校的新规定却说自然科学领域,只认杰青、长江、百千万工程、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三大奖二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二、973、863首席,国自然重大项目主持人。冯少华找博士导师梁东方教授诉苦,梁教授大为光火:“呸,三大奖二等奖以上排名前二,重大项目主持人,这他妈是选院士呢!”
后来,一个不懂科研的老教授靠着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上了二级教授,冯少华这个小杰青免不了心灰意冷。贾超校长至少还要七八年才退休,而冯少华想冲击国家杰青,还剩下不到五年的时间。虽说学校拿不走他的国家基金,但是看样子七八年之内已经没有升职的希望。张梓睿是海归博士,校长的女婿,八年后他四十出头,羽翼丰满,冯少华就更没有希望了。
江安师范学院的吴伟光书记是政治学专业的法学硕士,不懂科研,好不容易才评上硕导,搞学术是没戏了。他才五十,想竞争副市长,但需要拿出像样的政绩,如果能让江安师范学院升格为大学,那就是最好的政绩。但学院升大学必须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吴伟光想要政绩,又不想受制于人,便找高中同窗好友梁东方教授帮忙推荐懂科研、懂教学、懂管理的人才。
梁东方教授便推荐了自己的得意门生冯少华。吴伟光拍胸脯说保证冯少华在江师要人有人,要枪有枪,冯少华便答应了。大家不知道的是,冯少华的太太不愿意从二线城市庐城搬到四线城市江安来过日子,冯少华安慰她:“我要是上了国家杰青,全中国的学校由我挑,燕大清大,华五,想去哪儿去哪儿!深洲大学、东吴大学现在引进杰青,都是百万年薪起步,外加一套住房!二线城市算什么,将来咱们可以去北上广深,去直辖市!咱们儿子将来说不定可以去上人大附!”
冯少华就职没几天,陈超和蒋峰入职。至此,江安师范学院物理系已经有冯少华教授(凝聚态)、王闯教授(凝聚态)、张小刚教授(理论物理)、赵宁(粒子物理)、黄天磊(凝聚态)、陈超(凝聚态)、蒋峰(理论物理)等硕士导师,再加上快要退休的廖辉教授(理论物理)和田大勇教授。九个硕士生导师,倒是有四个凝聚态方向,三个做理论的,只有赵宁一个是粒子物理方向。如果算上新安大学的那两个老师和冯副校长的两个弟子两个师弟,系里还会增加六个凝聚态方向的老师。
春节后,杨光明教授到江安师范学院做了一个学术报告,看了看系里的情况,他问赵宁:“你们这里绝大多数人都是做凝聚态和理论的,就只有你一个人做粒子物理,你这个研究生教学副组长怎么当啊?”
赵宁只能苦笑一番。
原先黄天磊经常端着茶杯到赵宁办公室晃悠两圈,有时晚上还拉他去喝酒撸串吃火锅,现在黄天磊每天都忙着和师兄师弟们叙旧、参加同学会、帮新同事搬家暖房找对象,已经很久没和赵宁拉呱了。有两次,赵宁去黄天磊办公室找他闲话,刚说了没几句,冯副校长他们就来找黄天磊,或是实验室的事情,或是新同事想在江安城办什么事,需要黄天磊这个土著出主意,赵宁只好告辞。
回到家,赵宁多少有些落寞,每每看到他那样,孟云就会给他泡上一杯茶,拉着他默默地坐一会儿。有时候,孟云会给他梳梳头,按摩按摩肩膀,拍拍他的背。年纪轻轻的小两口,却过得好像牵手多年、相濡以沫的老夫妻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