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久他就听何磊说,学校正准备引进新安大学物理学院院长,三级教授,国家优青冯少华教授,来当副校长兼物理系主任,听说已经谈得七七八八了。新安大学是新安省和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211大学,在新安省内仅次于国家理工大学和庐城工业大学,排名第三。
冯少华教授才四十出头,物理所的博士,做凝聚态物理,是物理所老杰青梁东方的博士生,文章无数,正准备报国家杰青。说起来,他还是算黄天磊的师兄,不过两个人年纪相差太远,黄天磊在物理所上学的时候,冯少华已经毕业多年了。冯少华教授如果能来,田教授自然要退位让贤,但受影响最大的却是学校主管教学的黎副校长。
黎副校长是个文学博士,为人精明能干,当了三四年副校长,前几个月刚被提为常务副校长,只等着章校长退休就要上位接班。但他有个弱点:他只有一个省级“新安省杰出青年”的人才帽子,和有国家级头衔的冯少华教授自然不能相提并论。江安师范学院想要升格为大学,科研上得上一个台阶,黎副校长是文科背景,对科研基本没有经验。
现在情形比较微妙,不少人都在观望。而余佑仁书记是黎副校长中南师范大学的学弟,又是同一个县的县中出来的,感情自然不一般。这些年,余佑仁在黎副校长的庇护下做的风生水起,冯教授来了以后,就算余佑仁不站队,冯教授也不可能把他当成自己人。
何况黎副校长的岳父原是省教委的正厅级干部,虽然退了休,但影响还在,据说现任省教委的一把手是他提拔上来的;黎副校长的太太自小在省政府大院长大,朋友圈都是各级领导的夫人;听说她极会做人,所以到底鹿死谁手,还未可知。余佑仁书记自然要紧跟黎副校长。
余佑仁书记学汉语言文学出身,但最近他一看到那些古书就眼睛疼,学问是做不成了。他想乘着新系主任报道之前,多做一些工作,扩大地盘,巩固位置。将来冯教授来了,或攻或守都比较灵活。
田大勇教授已经五十八九了,一八年十一月份就满六十。学校的规定是正教授可以申请延迟到六十五岁退休,但六十岁以后,行政职务就该让出来了。田教授在物理系耕耘了三十多年,这系里的一草一木都姓田,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鼾睡?何况他和章校长是多年的好友,他太太也是章校长太太的固定麻将搭子。在物理系的地盘,岂能让一个学汉语的给欺负了?
书记和系主任斗法,老师们要么选边站,要么躲着走,赵宁对这件事也非常头痛。他对这两个人都不是特别喜欢,但平心而论,他对田教授更放心一点,田教授把自己引进来,这一年多,他对自己的工作也算支持,虽然有时态度僵化,有点盛气凌人,不过赵宁也不是那种娇滴滴、什么气都不能受的公子少爷。
余佑仁书记为人平易近人,成天笑呵呵的,对赵宁这样的青年教师也非常热情,一言一行从不搭架子。但是一想到上次那个“不忘初心个人感言”事件,赵宁心里就直打鼓。虽说文章是自己写的,自己也的确想那么做,但那是一篇内部学习材料,在没有成熟的情况下被搞得人尽皆知,让赵宁猝不及防,也给系里带来了不少麻烦。
这两座大佛斗法,赵宁谁也不想沾,但总是避免不了。系主任快要退休了,可余书记还年轻,听说他是黎副校长的人,赵宁怎么敢得罪。每次开会学习,赵宁总是坐在最不引入注意的角落,心里祈祷着不要被领导抓到。真的迫不得已,需要发言、投票、写材料的时候,赵宁总是再三考虑,谨慎发言,不想让任何人抓住小辫子。
有时候回到家,他也心事重重的,和前些年在国家理工大学的状态差距很大。那个时候,他虽然累,但精神状态倒是很饱满,从不像现在这样,经常愁眉苦脸的。家里书架上的书被他翻过来倒过去,折腾了好几回了,连他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
最近,赵宁又开发出了新的解压工具:在阳台上种菜。他买了许多PVC管子,在阳台上搭成多层的架子,架子上的PVC管被打上洞,土装到管子里,菜籽从洞里种进去。赵宁小时候在家里做过农活,在建筑工地上打过工,锯子、电钻等工具用得很熟练,做起活来有模有样的。孟云爸妈种了好几个塑料大棚的蔬菜,经常给城里的食堂送菜。女儿回家讨菜种,妈妈怪道:“你们在阳台上种菜腌臜得很!你们想吃什么菜,叫你爸送好了,做什么自己种?种菜可累人了,他一个大博士为什么想干体力活?”
孟云笑笑,找个理由搪塞过去,她当然知道赵宁为什么要做体力活。干体力活,赵宁自己可以控制产品的模样;好菜籽种下去,只要浇水施肥,伺候得当,一定能长出健康的菜苗;将小苗放在日照充足,肥沃湿润的土壤,小苗就会茁壮成长。
最近天冷,他将架子挪到南面房间的大窗下;经常拿着小水壶,仔仔细细地给小苗淋水;用抹布将PVC管上的浮灰擦拭干净;用小剪刀小镊子将细小的杂草黄叶除去;拿量杯试管按教程配制无公害杀虫剂。忙活停当以后,他会盯着菜架子发呆,孟云知道赵宁在怀念他当小苗时的光景。
孟云不知道的是,赵宁很想尽快招生,把自己的爱心和注意力从青菜苗转移到学生身上。物理系硕士点招生的事情,赵宁已经做了一切他能做的事情,能不能招到好学生就只能听天由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