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领了赏银之后,欢天喜地地走了。
这只不过是一件小事,十万两黄金对于一个帝王来说真的不算什么,人家为你办了事,一做就是20年,得到这些赏赐也是应该的。
——————————————————
这二十年来,王皓打下了一片疆域无比广大的江山,此时的华国,不仅拥有后世满清时期的全部国土,还包括了台湾、朝鲜、日本、东南亚的全部领土,半个亚洲都在他的掌握之下。可以说王皓建立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
王皓自20年前起事之后,就成为了一支起义军的领袖,开始为自己心中的理想而奋斗了。
明末真的是一个灾害不断地年代,那个年代的惨象远比历史描绘的要悲惨多了,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那时候因为饥饿发生的惨剧实在是太多了。再加上又处于小冰河时期,土地荒芜,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都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因此,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的农民起义军,王皓自然也是其中一支,而那个年代尤其以陕西的饥荒最为严重。
王皓也许是因为不想背上一些骂名,所以之后的攻打路线并不是明朝的核心地区北方,而是将路线定在了南方。
因为流离失所的饥民太多了,而王皓又能够让大家吃饱肚子,同时军队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使得王皓的军队纪律性都很强,又打出了杀土豪,均田地,免赋税的口号,所以来投奔他的人很多,一时间王皓的部队发展到了数十万人,而且只多不少。
王皓在有了部队之后,就开始朝着江淮地区打了过去,不得不说,明末官僚腐败,军队战斗力也很差。许多地方州县都没怎么抵抗就被打下来了。就连许多明军也因为朝廷一直欠饷银等缘故而士气不高,没有多久就被攻克了州县。
王皓在攻克州县之后,确实是做到了他当初承诺的那样,把那些有劣迹的土豪劣绅都给杀了,抄没了他们的财产,分给百姓,充实国库,另外将土地平均分配给百姓,因为现在自然灾害多,粮食不好种,所以就免了他们十年的税赋,十年之后,土地就是他们的。取消奴籍,使许多家奴都得以解放。另外禁止民间私自买卖土地,这是为了防范土地兼并采取的措施。取消特权阶层,士人不再享有特权,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一时间深入人心。一时间,得到了许多人的拥护。
不过王皓的一系列举措自然侵犯到了那些既得利益者的权益,引起了许多士大夫还有那些皇亲国戚的激烈反抗。
可是在王皓的铁血政策之下,这些反抗都没有任何作用,本来这些所谓士大夫与明朝各地的番王就不得人心,王皓不光在战场上打败他们,还鼓动群众,实行攻心政策,从内部瓦解敌人,如果实在不行,还动用特别手段实行斩首战术,那些由农奴组建的军队在没有人领导之下就呈鸟兽散状,之后在政策感召之下就投降了,使得王皓的部队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而这个时候,李自成与张献忠也冒起来了,不过王皓也许是出自一些特别的原因,不与李自成和张献忠的部队交战,任由李自成攻略北方,张献忠攻略西南,而他则攻略东南。
因为王皓的起义军发展得太过迅速,成为了大明朝廷的头号敌人,明廷还派出了洪承畴和袁崇焕来对付他,不得不说,这两个人还是很有能力的,王皓对于他们的能力还是很佩服的。
后来由于东北的后金闹事,袁崇焕被调到了北方抗击后金,洪承畴则留下来与王皓对峙。
对于洪承畴这个人,可以说是一个大汉奸,到最后没有为明朝守死节,中了美人计投向了满清,王皓就冲这一点就不喜欢他,不过那也是时代的悲哀,如果明朝强大,或许他可以封侯拜相,成为一个贤臣,只是却因为历史原因,一直被人诟病,只是在这里,王皓没有给他做汉奸的机会,在战场上俘虏了他,希望他能够为己所用。
一开始洪承畴还不愿意投降的,可是王皓把他软禁了起来,让他看着自己治下的一切,改变他的看法,至于袁崇焕,则如历史上一样,中了反间计被押赴刑场,可是王皓看他忠义,让人在刑场制造混乱,救走了袁崇焕。
也许是因为王皓这只小蝴蝶的到来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太大了,使得李自成提前攻陷了北京,让历史上的这一幕提前到来,崇祯还是和历史上一样的结局,只是这一切都提前了。
截至李自成攻陷北京,王皓已经拿下了整个东南,期间,不知道多少士大夫、各地总兵与藩王的人头落地,抄没了他们的财产,均分了他们的土地。当然了,王皓肯定用过一些黑科技的武器与设备,才使得战事进展的这般迅速。
对于那些明朝藩王,王皓通过历史对他们一点好感都没有,全都是一群蛀虫,只要发现就是斩杀,而且他们的死只是引起大家的称快,这些人就没必要留在世上了,只会仗着特权搜刮民脂民膏,一点本事都没有,留着也只会浪费粮食。
打下东南,王皓自然也是大力发展造船业,航海技术得到很大的提高,还大力发展民生经济与科研。李自成在打下北京之后就跟变了个人似的,开始骄奢淫逸了起来,不过吴三桂这次因为没有陈圆圆的缘故,没有发生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事。
一直到明朝被李自成覆灭,洪承畴与袁崇焕才投降了王皓。
他们一开始还比较强硬,后来看王皓治下发展得很好,百姓安居乐业,人人都对他歌功颂德,也改变了看法,只是提出要求,王皓不能推翻大明,不可以陷皇上与不义。对于这个要求,王皓表示没问题,很痛快地就答应了,只是他麾下的将领不服。不过王皓也宽慰他们,说时机未到。
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后,整个人都变了,不再如刚开始那样为民请命了,也开始变得骄奢淫逸了起来。
这个时候,王皓给洪承畴下了一个命令,让他暗中招降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对于这个命令,洪承畴表示接受。
于是,洪承畴在得到王皓的保护之后,就秘密见了山海关总兵吴三桂。
在吴三桂身边,王皓也安插了密探,时刻把江南的繁华透露给底层士兵,让他们更容易接受王皓的统治。
吴三桂在潜移默化之下,也对王皓治下的江南充满了好奇与向往,此刻又经洪承畴的劝说,便决定投降王皓。
这个时候,王皓也亲自过来见了吴三桂,还把吴三桂的父亲也带了过来,宽慰他心。吴三桂见王皓亲自来见他,也很感动,不敢有任何的坏心思,因为知道凡是他的敌人都死了,敢设计陷害他的人全都没有好下场,这些在王皓攻略江南的时候发生了太多,对于他的未雨绸缪佩服得五体投地,此刻王皓就在眼前,他也不敢起异心。
不过随后王皓要吴三桂做的事,让吴三桂大跌眼镜,他没有想到这个一心为百姓着想的明君竟会让他干出这等伤天害理,生灵涂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