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猪肉翻番的时候,陈祎正好上大学。当时,因为肉价飞涨,学校食堂不仅跟着涨了价,还鼓励打饭的大叔大妈们开发出了抖一抖这样的黑科技,搞得学生会直接带头搞起了罢餐运动。
后来,陈祎才知道,猪肉涨价与八竿子打不着的乙醇汽油扯上了关系
2004年,国家为了推行比较环保的乙醇汽油,首先在东北地区搞试点。为了提高乙醇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国家为所有生产乙醇的企业提供了数量不菲的财政补贴。
有补贴拿,不赚白不赚而且生产得越多,拿的补贴越多。
而后,东北的一大批乙醇生产企业可就放开了产能
国家的出发点倒是挺好,而且也有先例,巴西的乙醇汽油就推行得很不错。
只是很多大老爷只是看到了乙醇汽油的好处,却忘了人家巴西生产乙醇汽油的原料是甘蔗渣,而且巴西的乙醇产能也远远赶不上中国:中国光是每年消费的白酒,就足以跟巴西全国的乙醇产量媲美了。
黑土地上的玉米产量是很高,可也架不住成千上万的乙醇生产企业一车皮一车皮地将玉米往偌大的酒精发酵罐里倒。
全国其他地方,玉米价格飞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一元一公斤涨到了两元一公斤。
而在中国,玉米可不仅仅是酿酒的原料,还有相当一大部分变成了猪饲料。
于是,猪肉也跟着上了天
而不凑巧的是猪肉涨价的那两年,已经掉进wto大坑的中国对外贸易,又遭遇了歪国的反倾销狂潮。
为了那可怜的百分之六,国家不得不祭出了拉动内需这一法宝。
怎么才能迅速的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把房价拉起来。
然后,猪肉就飘在天上下不来了
既然事情已成定局,陈祎也只能顺势而为:过年的时候,先拿钱把老头子砸晕了,再劝说老头子养猪。
至于,养猪的理由
年前去省城的时候,陈祎已经拜托孟庆祥收集乙醇汽油的相关资讯了。
而开车的郑武,则直接被陈祎所描绘出来的乙醇汽油跟猪抢玉米的局面给镇住了:不是吧这怎么可能
陈祎冷冷地笑了笑:红头文件已经在酝酿之中了,就算有人把肉价拿出来说事,也没用了
为什么
两桶油
哎呀,我去
郑哥,还有一件事,坐郑武身后的陈祎扶了扶前面的座椅,呆会儿到了我们家,你可别说跟学习无关的东西。
兄弟,我就不下车了吧
大过年的,你就这么走了
大过年的,大过年这个借口很好使,一下子就把郑武的嘴给堵住了。
那个郑武犹豫了一阵子,呆会儿到了镇上,我是不是还得买点东西
我们家不差你那点东西,陈祎乐了,你带着人去就可以了
汽车在国道上行驶了半个多小时之后,转入了县乡公路。
道变窄了。
虽然路面依旧是柏油的,可郑武已经没了刚才的从容,而且头皮还有点发麻:虽然看不清所有的路况,可光看半山腰上那密密麻麻的红白警示桩,就知道路由多难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