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恒赶紧跪下行礼道:“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光义:“恒儿来了,快起来说话。身体怎么样好些了吗。”
赵恒:“儿臣惭愧,有失皇家威严。”
赵光义:“唉,谁还没有个高兴的时候。只要身体大碍就好。不过以后还是得控制好自己。不能再这样。”
赵恒:“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赵光义:“来的正是时候,陪我用膳吧。”说完看了王继恩一眼。
王继恩赶紧跑去传膳。
赵恒:“父皇,这是我自酿的酒。拿来给父皇尝尝。”
赵光义:“哦,恒儿还会酿酒。那倒要尝尝。”
王继恩快速递上翡翠酒盏。
赵恒打开了小酒坛准备倒酒。赵光义瞬间闻到了酒香。
赵光义:“闻着这酒香这酒就差不了,倒是勾出了我的酒虫。”
赵恒倒好了酒对赵光义说道:“父皇,这酒烈。您慢慢品,别喝太急了。”
赵光义抬起酒盏准备浅尝了一口。王继恩赶忙拿来银针准备试毒。
赵光义:“一边去,这是太子一路送来的东西。这也要试,他还会害他的父皇。”
王继恩:“皇上这是规矩,您吃的东西必须先用银针试过后,您才能食用。”
王继恩皇宫大内总管,常年陪在赵光义身边。从赵光义还是皇子的时候就一直侍奉在左右。是为数不多赵光义信任的人之一,赵光义登基后身份随之升高。升任大内总管。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宋太宗病重,之前坑了检校太尉赵德芳的太监王继恩再次出手,暗中串联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等人,并与李皇后一起谋立赵恒的大哥赵元佐。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赵恒瞥了王继恩一眼,“有的是时间,慢慢收拾你。不会再让你有机会在背后做那些小动作。”赵恒心里这样想着。
还没等王继恩把银针伸进酒盏里。赵光义已经小喝了一口赵恒给太宗倒的酒。
赵光义:“果然是好酒,恒儿还有吗。再给父皇送几坛来。”
赵恒:“明儿就给父皇送些来,还请父皇给这酒赐个名。”
赵光义:“口感辛辣,这酒很烈。但口齿留香,应该很容易醉人。就叫它‘醉里香’。”
赵恒:“谢父皇给这酒赐名。”
赵光义:“现在你已经是储君了,要把担子挑起来。对了,你的太子卫准备得怎么样了,需要人手你随便挑。”
赵恒:“儿臣谢父皇恩典。太子卫已经在着手准备,还需些时日。”
赵光义:“快吃吧,这些菜我一人也吃不了那么多。老了,总想有您们陪着。”
赵恒:“那还不简单,儿臣每天进宫来陪父皇不就行了。”
赵光义:“你要把精力放在江山社稷上。多为家国出谋划策,多想想怎么让这江山多些城池。多想想怎么让我大宋更加富强。”
赵恒:“儿臣一定尽心竭力为江山社稷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