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的很好,钢铁、机床、汽车、电器、造船、通信在全球都是知名企业,他们又彼此参股,相互扶持,只有像广场协议这样的国家级联合打击,不然靠一个企业或一个集团,根本动摇不了他们。”
萧文生笑着摇摇头,“
人勤奋、好学、努力、严谨,但地方太小了,开玩笑说,有人早上在东海岸看了日出,步行跑了一天,晚上到西海岸看日落。在这种环境下,人们所能想的,不过是一天的事。即便他们有忧患意识,也不过是三天五天后的事,不是一年十年百年。国土的狭小限制他们的眼界,他们的思维也有天生的局限性。”停了停,“这好像一个长居深山的农民,在山里干了半辈子农活,即便出了山,他能想的是一亩三分地怎么多打一点粮食,不是如何扩大自己的土地。如果你一下子给了他一百亩地,他反而不知道怎么规划这些地了。”
何金志赞同地说:“
知名的企业家不少,但多数是模仿者、发扬者,不是革新者和创造者,像汽车是德国人卡尔·本茨,电视机是英国人贝尔德,电话是英国人亚历山大·贝尔,手机是美国人马丁·库帕,电脑是美国人冯·诺依曼,
人所能发明的是味精、方便面、光碟、随身听、电饭锅。”
萧文生继续说:“
明治维新之后,好像一个乞丐突然发现了一个宝藏,不停地挖掘,但到了某个时刻,他的思路便停滞不前,这是所谓的瓶颈期。像
企业,从70年代开始改革,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从一个战败国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表面上90年代的广场协议致使他们经济衰退,实际上是他们到了天花板,不能再有突破了。”停了停,“
靠进口资源、生产、出口产品发展经济,但太盲目地依赖出口经济,这像大豆上的菟丝子,他们的生存靠的不是自己,是宿主。不管菟丝子长的多旺盛,最后面临三种结果,一个是农夫拔掉他们,一个是与宿主共存,一个是宿主死了,它也死了。”
秦俊忠插言说:“你想叫我们改变思维,不要被现在的圈子固化?”
萧文生没有回答,微笑着问:“今天巴西和德国的决赛,如果巴拉克上场,结果如何?”
萧连松笑着说:“巴西队的球员个人能力太强了,罗纳尔多、罗纳尔迪尼奥、里瓦尔多、卡洛斯是巨星级球员,卡福、儒尼尼奥和替补的卡卡、阿德里亚诺也是一流球星。德国队尽管整体实力不错、团队意识也强,但除了卡恩和巴拉克,没几个能拿得出手。”
萧连树不赞同地说:“卡恩和巴拉克最多是一流球星,德国队缺少一个像罗纳尔多这样的巨星级球员。”
萧文生微笑着点点头,“不错,一个团队,不仅有出众的整体实力和一个杰出的领导者,也要有几个能力过人的统帅。”停了停,“我研究了拿破仑和希特勒,他们的个人能力说几千年出一个有点夸张了,但几百年出一个绝对不过分,但他们输了,输在他们的左膀右臂。像不列颠之战,戈林是德国空军元帅,他竟然斗气轰炸英国平民,从而叫英国上下同仇敌忾、逆转局势。”
萧连树笑着问:“二叔,你想叫我们做什么,尽管指示,不要拐弯抹角。”
萧文生继续笑着说:“在西征郝金文和追杀瓦西里的时候,我在大草原上奔驰,即便面临着许许多多未知的危险,但我的眼界开阔了,只要你去征服,天下都是你的。”
萧连树挖苦地说:“南洋西侧是印度洋,东侧是太平洋,不是更开阔吗?”
萧文生反击他说:“海洋太大了,即便是航空母舰,仍然不能对抗海洋的惊涛骇浪,好像我们,如果有了一番苦练,或许能击杀恶狼,但面对老虎,只能做他的美餐。”
萧连树嘲讽地说:“不是有武松吗?”
萧文康笑骂说:“你小子是不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了?”停了停,“文生,你叫我们多出去走动,了解时代、市场、同行和未来,不要满足于眼前。不管对手是否变化,我们都要不停地变化,我们有能力做时代的领航者,我们的价值才能高于同行,我们才能始终处于世界的领先者,才能永远掌控着这个社会。”
萧连树笑着说:“当年你叫我们读万卷书,现在又叫我们行千里路了。”
萧文生哈哈大笑,“你们都出去练马拉松了,谁来管理公司。我叫你们出去,是叫你们开拓思维,不要坐在办公室内看报告看报表,与时代脱轨。”
萧连树故意说:“我们要读书呀。”
萧文生没好气地说:“读书也不影响走路。”
萧连树反对说:“影响,对眼睛不好。”
秦俊忠插言说:“自古以来,英明的君主都要体验民情,不是深居皇宫大院。”
萧连树继续捣乱说:“乾隆呢?同治呢?”
萧文康笑骂说:“你小子怎么老是找这些极品人物呢?”
萧文生看看众人,笑着说:“我看大家都很兴奋,不如我么好好地畅谈畅谈吧,海阔天空,想说什么说什么,没有主题,没有限制。”
众人愣了愣,萧连树和萧文康萧连雯从小和萧文生一块长大,知道他想什么。萧文康和萧连雯看看萧连树。
萧连树笑着说:“二叔,如果咱们一个集团,这样做,很有利于咱们占领市场和赢利最大化,但整个市场呢,咱们中国有十几亿人,人人都像咱们北方集团这样做,岂不是会有很多人失业?”
萧文生笑着点点头,“不错,有社会经济的大局观了,其实,很多人说咱们中国人多,所以,不利于发展,但实际是吗?这是错的,是他们推卸责任,掩盖他们无能的说辞。”
“首先,人活着,一日三餐,有了饭吃,便能生存,除了1960年的灾荒,咱们中国再出现饿死人了吗?没有。下面是发展,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想要更好的生活条件,必然发展,这是人们对生活追求的动力,人多不是问题,只要能给他们吃饱饭,他们是发展的根本。”
“科技能够推进人口增长,人口增长何尝不能推进科技发展。有人说,隋朝的灭亡是杨广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其实,他是在不合时机的时候,做了一件未来人做的事。隋朝成立的时候,全国不足几百万人,到了隋朝灭亡,全国已经几千万人,几百年的三国和南北朝战争,不仅仅是人口锐减,也是科技衰退,农业产量大大降低,一旦和平了,人们不停种地、生孩子,人口一下子暴涨了。”
韩国和笑着说:“萧先生,清朝的时候,中国的人口已经几亿人,也没有现在的大生产,除了灾荒,也很少有人挨饿。”
萧文生笑了笑,“很好,隋朝到清朝,有着一千年的历史,尤其有着宋朝,宋朝尽管软弱,但科技十分先进,又很幸运的是,蒙古人统治中国的时间比较短,明朝的时候,中国的船队能够到达波斯等国,中国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听老一辈的人说,解放前,我家的地一亩也能产三百多斤小麦了。”
韩国和佩服地点点头,“萧先生,你不像一个生意人,很像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看待问题比国内名牌大学的知名教授都深。”
秦俊忠笑着说,“我研究过以色列,一个在沙漠里的小国,竟然能够出口农业,这说明什么,人的思维能够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