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两江城被人跟踪,和内部泄密有必然的关联吗?
他仔细把这其中的逻辑,分析了几遍。
怎么看,都只有一丝弱弱的关联。通常人在被跟踪后,都会想是不是自己的行为上暴露了什么,引起了别人的注意。
怎么一下就想到是在出发地,有人泄密?
莫非自己这边,也有对方的暗子?
要是这样的话,对方立马就能知道,我们是在收到内线情报后才采取的跟踪行动。
可会是谁呢?
陶元举并没往梁天舟身上想,因为梁天舟压根不知道他还在GD那边安插了人。
也不知道GD派人来两江的事。
这件事,陶元举都没交给情报科的人去追踪。电讯科接到电文,也是直接向他报告。
那天梁天舟是听到电讯科长去报告,还顺便提出,也要给他准备一部电台呢。
陶元举把他跟梁天舟的对话,仔细回忆了一遍,确实没有泄露什么。
那么,如果有内鬼的话,很可能出在他派去跟踪的那几个人身上。
那几个人,梁天舟到两江后,都没见到过,是行动三队的。
陶元举觉得,对战争结束后,新补充进来的这些成员,得进行一次审查了。很可能GD就是趁这个机会,把他们的眼线,安插到了自己身边。
这件事得秘密进行,连梁副站长都不会事先得知。
陶元举最信得过的人,都是跟他多年的行动队的那些老人,现在的几个个行动队的队长,都是他提拔上来的。
行动科,也是他的大本营,绝不允许出现GD卧底。
清查的工作,得逐步进行。
他手下的人,又给他带来另一个消息,找到了一个曾在《两江新报》当编辑的人,说认识刘斯芸。
原来,陶元举从没有停止对刘斯芸的暗查。
虽然在177师,唐伟强不用再盯着刘斯芸了,但对刘斯芸在两江期间的情况,陶元举并没放松追查。
“太好了!他在什么地方?我是说那个编辑。”陶元举略显激动地问道。
他在两江打听刘斯芸,这么长时间,这算是第一次,找到了跟刘斯芸比较熟悉的人。
他现在在一家小报馆,还是做报纸编辑。
“找个时间,把他带来见我。”
想了一下,又吩咐道:“加派人手,盯着他,要绝对保障他的安全。今天就把他带过来把。”
梁副站长给他的汇报材料里,已经记录了刘斯芸在两江的基本情况。
但那都是刘斯芸自己说的,梁副站长也没找到其他证人。
陶元举决定,自己亲自调查,先不通报梁副站长了。
顾修泽,原《两江新报》社会版编辑,四十出头,微胖略秃。
被带到了军统两江站的这栋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