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二人说着说着就吵了起来,也不算吵,顶多就是争辩,等周笑吃完饭抬头就看见争得脸红脖子粗的两人,竟然连饭碗都放了下来。
杨波也忍不住开口劝道:“爹、娘,菜再不吃要凉了。”
杨母闻言,扭头就开始为难起儿子:“小波,你来说,那些知青做的事情地道吗?让他们下乡接受劳动教育,结果干活的时候叫苦叫累,休息的时候就胡搞八搞,你看杨翠花,再看看你媳妇……”
说到这里,杨母指着周笑的手顿在了空中,知道自己说着话可能会让好不容易关系缓和的婆媳俩又生出误会来,她还是扭头对着周笑道:“笑笑,有时候娘说的话虽然不中听,但它是有道理的,我的出发点也是为你好,那个叫什么何何晚的知青,不仅名字古怪,性格古怪,他整个人都古怪,咱们村子里的女人见了他就走不动道,你也是这样,难道你不觉得奇怪?这一副皮囊就这么重要?”
“娘,别说了。”杨波不愿周围人说起这件事情,毕竟是丢自己的脸。
“敞开门咱不说,关起门我就要提醒你媳妇,你不要觉得丢脸,如果她继续执迷不悟下去,迟早会给咱们家惹来麻烦……”
“娘——”
杨母正在滔滔不绝地要给周笑上思想教育课,这时院子外传来了杨小妹的高呼声,杨母心下一喜,起身向门外看去,周笑等人也寻声望去,只见院门被从外面推开,杨小妹一蹦一跳地小跑进来,冲进客厅就开心道:“爹,明天咱们家不用下地干公活了。”
杨母下意识问:“为啥?”
杨小妹昂首挺胸道:“明天咱家只用跟着村长去县城采买,跑跑腿搬搬东西。”
杨母不可思议道:“这谁安排的?村长?”
杨家村以及周边的村子每年的七月中旬都会有三天的百谷祈福日,祈求神明让秋收变成丰收,以往这些事情都是交给村子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去筹办的,毕竟年轻人又不懂怎么举办祈福礼,而且正是农忙,地里也需要年轻壮劳力。
“安国爷爷病倒了,村长说需要人帮忙。”
杨波纳闷:“这种好事怎么落在咱们家?”
杨小妹笑脸一红,微微垂着脑袋道:“当时何大哥也在场,是他推荐的咱家。”
一听见何何晚的名字,杨父杨母以及杨波都沉下了脸。
杨父把饭碗往桌上一放,一脸严肃:“他会这么好心?”按理说这种好事肯定都会留给自己人,何何晚会推荐一起的知青不奇怪,推荐不认识的杨波一家才奇怪。
三人思索原因,最后把都把目光落在了周笑身上,要说他们家与何何晚有交集那就只有周笑笑了。
看见父母兄长听见何何晚后就看向周笑,杨小妹不乐意了,凭什么何何晚就只能和周笑笑有联系?他只是随手救了周笑笑,现在可能连周笑笑这号人都忘记了。
杨小妹不爽地开口:“爹、娘,我与何大哥是朋友,他是看在我的面子上才把这件好事交给咱家的,你们怎么动不动就以为周笑笑与何大哥有关系?他现在根本就忘记周笑笑是谁了。”
听了杨小妹的解释,杨父杨母这才松了一口气,杨波偷偷打量着周笑的脸色,没有看出失落的表情,心里也莫名舒畅起来。
杨母笑道:“行了,先吃饭吧,小妹,你今天下午去哪里了?怎么跟何何晚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