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昌道:“伊朗距离巴勒斯坦甚远,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对伊朗没有太大的直接性危害,两国又不接壤,并且巴勒斯坦周围地区都属于逊尼派,还跟土耳其挨在一起,如果犹太人跟逊尼派穆斯林闹成一团,崇尚什叶派的伊朗当然是乐观其成;至于土耳其政府,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土耳其靠搭上我们的顺风车才能在这场战争中开疆拓土,特别是眼前的叙利亚战事,如果不是我们承担作战主力,盟军都能打进土耳其本土了,所以土耳其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要对我们‘委曲求全’,另外,土耳其虽然也是穆斯林国家,但没有施行政教合一,而是政教分离,所以宗教情绪并不是特别敏感;至于沙特,问题就很大了,沙特的反对是理所当然的,并且我们还要拉拢沙特,沙特自然更有筹码和底气来胁迫我们。”
陆军副总司令于学忠点点头:“是啊,如果在这件事上激怒了沙特,沙特即使本来想投靠我们也会改变主意了。”
“少帅,我们究竟怎么选择?”所有人最终望向张学良。
张学良陷入短暂的思考。
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张学良肯定是有最终决定权的,基本上,张学良素来从善如流,当大部分人都倾向于某个结果时,他自然批准那个结果,当高层们起争论,互相分成两派甚至三四派进行争论且势均力敌、无法决定时,张学良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他批准哪个结果就是哪个结果,在这个时候就考验到张学良的能力、智慧和目光,这恰恰是优秀领导人的必备素质。当然了,张学良此时的“领导人素质”有一半是在这个时代里锻炼出来的,另一半还是依靠“超越历史的高瞻远瞩思想”。
选择阿拉伯人还是犹太人,这对北华来说,是个难以取舍的问题。
张学良没有思考太久,一锤定音:“履行我们对犹太人的诺言!”
当然是要站在犹太人这边了!张学良对这一点没有太大的迟疑,毕竟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哪个更强悍,在后世早已经证明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得到张学良的批准和授意后,徐永昌立刻乘飞机来到库页岛大卫城,面见以色列的军政高层领导人,正式提出双方展开军事合作,让犹太人在北华军的帮助下打回故乡,重返故国圣城。看到北华终于正式履行当初辽犹合作时许下的诺言,以色列方面简直是欣喜若狂。
此时的以色列是一个临时拥有库页岛北部土地的国家,面积不大,堪称弹丸小国,人口也不多,只有一千余万,但却是一个缩小版的工业强国、科技强国,建国一年后就直接从原始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从石器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以色列虽然没有参战,人口也不多,但这个千百年来都生活在颠沛流离里的民族一直是居安思危,再加上以色列也需要自保能力和为有可能参战而提前做好准备,因此以色列国防军颇有实力,陆军10个师、13万余人,另有一支规模不大但短小精悍的空军和一支负责近海巡防的小规模海军,武器装备都是跟北华购买的最先进的,实际上,北华的很多新式武器都有犹太科学家参与研究,所以以色列军方当然有权力跟北华军同时首先配给。另外,以色列军在各方面都以北华军为样板和效仿者,不但重金聘请北华军军事顾问训练军队,甚至还招募了为数众多的北华军退伍军人以雇佣军身份加入以色列军。强大的危机感使得以色列军队也是一支强大的军队。另一方面,以色列的上百万青壮年男子都是预备役兵员,一边工作一边接受完善而正规的军事训练,所以以色列虽然国小民寡,但仍然可以组织起百万大军。当然了,一个撮尔小邦搞百万大军基本上会落得后世北朝鲜那穷兵黩武以至劳民伤财、民不聊生的下场,但以色列不同,以色列政府“富得流油”,并且还有若干个海外商业财团,以及数不胜数的海外企业机构,从全世界大肆敛财,所以以色列政府养十几万武装到牙齿并且训练过硬、战力强劲的军队是完全没有财政负担的。
“我们需要的,是贵方在军事上的援助。”会议上,徐永昌单刀直入,“政治上的,考虑到贵国现在不方面彻底对同盟国宣战,所以我们尊重贵国继续保持‘中立’。”
“我们明白贵方的意思。”古里安点头,“我方只需出动军队以雇佣军的名义参战。”
徐永昌点头:“是的。中东战场上,敌我双方已在叙利亚境内展开角逐拉锯,距离巴勒斯坦地区可谓近在咫尺,所以,贵国军队正式参战的时机已经到了。我方认为,进攻巴勒斯坦地区,特别是圣城耶路撒冷,必须要以贵国军队为主力,其一、贵方对巴勒斯坦地区和耶路撒冷的熟悉程度都远远超过我方;第二、耶路撒冷是著名的历史名城,拥有数不胜数的历史遗迹和宗教建筑,我军在情况不明之下强攻耶路撒冷肯定会严重破坏城市,这就等于给贵方造成重大损失,也会伤害贵我双方的良好关系和亲密友谊;第三、贵国以后想要在局势复杂、四面皆敌的中东地区立足,必须要在军事上扬名立威,在政治上和外交上获得筹码。耶路撒冷是你们犹太人军队打下的,以后你们定居当地,阿拉伯人又有什么话好说呢?第四,全球上千万犹太人无不朝思暮想、望眼欲穿要回到巴勒斯坦,你们亲自参加战争,用鲜血重获领土,其意义会远远超过用谈判方式来获得,我相信你们的军队和民众都已经憋了一腔热血了吧?”
“是的!这是毫无疑问的!”魏茨曼连连点头,“巴勒斯坦故乡、耶路撒冷圣城,我们犹太人做梦都想要回去,能够亲手从敌人手里夺回我们先祖遗留给我们的土地,对整个犹太民族都是意义无穷的!中东战事爆发后,我们的每一个士兵都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中东参战!徐将军,我向您保证,我们以色列军队在战场上,特别是在重返故乡、收复失地的战场上,表现得一定不会逊色于你们的军队!”
“非常好!”徐永昌满意地点点头,“我们接下来就正式商谈一下这项联合作战计划。”
北华动用以色列军去攻击巴勒斯坦地区,除了徐永昌刚刚说的那些方面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利用犹太人来帮助北华吸引当地阿拉伯人的火力”,换句话说,北华实在不愿意插手中东的混乱局势,不愿意搅入中东的浑水,让犹太人亲自夺取土地,以后阿拉伯人爆发民族情绪或宗教仇恨,也是把犹太人作为第一个发泄目标,这样,犹太人就帮助北华在中东挡了不少怒火和麻烦,北华此举也是“以夷制夷”。另外,攻打耶路撒冷,又是最不利于机械化作战的巷战,以色列军去打,自然就相当于代替北华军去流血了。
双方谈得非常愉快,联合作战方案迅速被制定完毕,以色列出动5个最精锐的师、6万兵力前往中东作战,主要负责巴勒斯坦地区和耶路撒冷的战事。长期以来,北华军曾武装或操控了多支异国军队充当雇佣军,日军战力强悍但心怀鬼胎,伊朗军忠诚可靠却不堪一击,而以色列军则截然不同了。面对近在眼前的故乡圣城,以军会竭尽全力地拼死血战,既忠诚可靠又战力强悍,并且北华还不需要为以军提供一分钱。
“接下来的中东战事里,意大利人和法国人出动军舰,犹太人出动部队兵力,我们则操控他们去战斗,这么好的打仗模式还真不好找啊!”签署联合作战协议后,徐永昌暗暗感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