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北华军初步进攻时还是有一定阻力的,因为英军虽然已经没有制海权,但英军还有陆基飞机。辽德联合舰队虽然9艘航母,但光靠舰载机对抗英军的陆基飞机还是有难度的。但北华军在攻下科伦坡后,迅速抢占当地英军来不及破坏的机场,并把运输舰艇内携带的空军飞机随之吊上了岸,第一批就运来了300多架空军飞机,包括100多架B-17。空军在这里拥有了机场,自然大如鱼得水,配合海军的舰载机一起抢夺制空权。几天的空中搏杀后,锡兰岛的上空已经看不到英军的飞机了,只有B-17在蚊式的护航下肆无忌惮地炸得英印军狼奔豕突的画面。
韦维尔上将试图从印度大陆向锡兰岛输送援军,但他手里只有运输船和寥寥可数的十几艘炮舰炮艇,结果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舰队在夜间偷偷开进印度和锡兰岛之间的保克海峡时立刻遭到以逸待劳的德国远东舰队的伏击,一顿砍瓜切菜式的海上大屠杀后,英军运输舰队被打得近乎全军覆没,八千多英军和印度军淹死在了海峡里,几千吨弹药物资也沉入大海。这场惨败也彻底让韦维尔上将死了通过海路往锡兰岛增援兵员物资的心。
面对这种战局,韦维尔上将憋屈得直要吐血,手里空有百万大军,却就是无法跨过那道狭窄的海峡去增援锡兰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地吞噬着那片属于大英帝国的领地和岛上的英军。韦维尔上将还是很有远见的,他预测辽德联军很有可能会以锡兰岛为基地和跳板,下一步直接进攻印度大陆,所以他立刻集结大量兵力在印度南部地区,争分夺秒地构建防线,,准备抗拒北华军的登陆。对于锡兰岛,他也只能无奈地放弃了。
由于北华空军已经在锡兰岛上拥有了基地和航空兵力量,已经掌握制空权的北华军舰队留下第1航母舰队继续协同陆空军作战,第2航母舰队则根据北华海军总司令部的命令和计划,返回新加坡,补充燃料物资,随即于9月19日展开“接收”印尼的战事。
第2航母舰队拥有4艘航母:朝鲜号(苍龙号)、琉球号(飞龙号)、台湾号(翔鹤号)、库页号(瑞鹤号),也是一支实力强大的舰队,由曾以鼎中将指挥。在第2航母舰队开路下,北华军派遣了两个海军陆战师和两个陆军步兵师投入了印尼战事。值得一提的是,陆军的两个步兵师并没有乘坐军舰,而是在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文莱境内发动了进攻。
印尼局势对于北华来说,既简单又复杂。简单的是:北华是名正言顺地跟荷兰政府“购买”了这片千岛之国,因此出师有名,复杂的是:英国方面彻底坐不住了,但实际上也不是英国政府坐不住了,而是澳大利亚政府坐不住了。
印尼位于亚洲和大洋洲之间,一旦北华军占领了印尼,那么澳大利亚就完全门户大开,彻底暴露在北华军的兵锋前,中间连一个缓冲地都没有,这不得不让澳大利亚政府惊恐不安。澳大利亚是英联邦里的自治领,相当于英国的仆从国,在这场战争爆发后,只有700万人口的澳大利亚一直任劳任怨地为保护宗主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比如新加坡平战役里,澳大利亚就派出了装备最精良的第8师前去增援新加坡英军,但此时,不仅仅是宗主国泥菩萨过河,就连澳大利亚人自己的本土都岌岌可危了。因此,澳大利亚政府一方面竭力向英国政府求援,一方面则对北华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并声称“澳大利亚会竭尽全力地援助印尼的荷兰军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英国政府自身都难保,哪里还有多余的力量去援助澳大利亚,至于北华政府,更加对澳大利亚的抗议不屑一顾。但澳大利亚人是非常认真的,动员了最大限度的力量去帮助荷兰军队坚守印尼。此时,澳大利亚本土海军舰队只有区区2艘轻型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并且那2艘巡洋舰是用客轮改造的,那5艘驱逐舰也是英国海军淘汰下来的老式军舰,澳大利亚本土陆军只有10个师,第8师此时正在北华的战俘营里削土豆皮,第9和第10师都根据英国政府的要求而调到了印度,第6和第7师也根据英国政府的要求而调到了埃及,此时澳大利亚本土只有5个师,但澳大利亚政府却把那7艘军军舰都调到了印尼,同时还又去3个师。澳大利亚政府声称“印尼是澳大利亚的大门,保住印尼就是保住澳大利亚,所以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帮助荷兰人守住印尼”。
另一方面,印尼的荷军也拒绝向北华交出印尼。印尼荷兰陆军司令德尔普顿中将和印尼荷兰海军司令杜尔曼少将联名声称,虽然荷兰政府有两个,但他们只会效忠荷兰明娜女王,而明娜女王已经命令他们抵抗到底,那么他们就会竭尽全力地执行女王的命令。
荷兰驻印尼的军事力量还是很可观的,陆军有8.5万人,包括1万荷兰军和7.5万当地印尼军,海军拥有2艘轻型巡洋舰、6艘驱逐舰、20多艘炮舰炮艇,航空力量有150架飞机,但都是老式的。在得到澳大利亚3个师和5艘驱逐舰的援助后,荷兰军士气大振,随即成立荷澳联军总司令部,对抗咄咄逼来的北华军。
北华军进攻印尼的陆海军部队统一由海军第2航母舰队司令曾以鼎中将指挥。曾以鼎和陈季良并称陈绍宽的左膀右臂,两人是陈绍宽从中央海军里带出来的两员心腹干将,加入北华派系后都受到了重用。曾以鼎文质彬彬,亲和儒雅,戴着一副圆框眼镜,平时沉默寡言,但勤奋好学,虽然他也是半路才学习航母作战理论的,但此时已是一名航母作战专家。接到向印尼进军的命令后,曾以鼎经过思索和研究,制定了“蚕食压缩战术”。他判断,虽然敌军人数不少,但印尼地域辽阔,面积达到190万平方公里,且完全是一处群岛,因此荷澳联军必然兵力分散,防线上漏洞百出,所以北华军不需要急着跟荷澳联军展开决战,再加上北华军时间充裕,因此可以慢慢地打,多耗费时间而减少损失。印尼有成千上万的岛屿,但核心地区是爪哇岛,所以北华军只要心平气和、稳扎稳打地逐一占领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苏拉威西岛、帝汶岛,就可以对爪哇岛形成包围之势,最后再与荷澳联军展开最终陆海决战。
在曾以鼎的指挥下,北华军集中陆海军力量,心平气和地蚕食着印尼。首先是占领了加里曼丹岛,随后占领了苏门答腊岛和苏拉威西岛,最后又占领了帝汶岛。果然,荷澳联军不敢分散兵力与北华军展开局部争夺战,一直在边战边退,北华军则高歌猛进,不慌不忙地占领了爪哇岛三面的四个大岛。这个过程持续了足足一个月,慢得让北华海军总司令部都有些不耐烦了,但实际上如此缓慢的进度却有利于北华军,因为北华军一直在不断占领新地盘,士气一直受到刺激,所以士气保持高昂,而荷澳联军一方面节节败退,一方面又因为决战时期迟迟没有到来,因此一开始鼓起的血气之勇都慢慢地泄气了,士气也随之慢慢低沉了下去。
10月20日,北华军正式对爪哇岛展开进攻,海军陆战队直接在雅加达北部沿海地区登陆上岸,虽然也有一番激战,但荷澳联军的舰队却始终没有参战。
天黑后,曾以鼎叫来舰队里的巡洋舰队和驱逐舰队指挥官:“考验你们的时候到了。”
指挥官们不解。
曾以鼎分析道:“我军拥有4艘航母,并且爪哇岛周围的岛屿上也有了我们的空军机场,所以制空权完全在我们手里,敌军舰队在白天偃旗息鼓,是因为他们知道白天出击等于送死,所以他们准备在晚上出击,从而避开我们的空中优势。晚上必然有舰队混战,航母是帮不上忙的,只能靠你们巡洋舰和驱逐舰了。虽然航母是舰队核心,我本人也希望能在实战中检验我的航母作战理论,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航母派不上用场的情况下,巡洋舰和驱逐舰就必须要履行自己的使命。”
指挥官们纷纷心头一凛,随即奔赴职位率领舰队严阵以待。
在这里值得重点提一下的是,北华海军的战争思想是“航母为中心”,所以北华海军没有建造战列舰或战列巡洋舰,建造巡洋舰和驱逐舰也是为了保护航母。已经摒弃巨舰大炮思想的北华海军从来没有考虑过在海面上与敌方海军展开舰队决战,所以北华海军建造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只是为了保护航母,因此,北华海军的巡洋舰和驱逐舰的重点是“防空”、“反潜”、“鱼雷攻击”这三大能力,军舰上的防空炮、高射机枪、深水炸弹投掷器、鱼雷发射管的数量都是他国同种军舰的两倍,作为牺牲,北华海军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极大地减少了舰炮数量。正常情况下,一艘重型巡洋舰应该有8门或9门主舰炮,但北华海军自己设计和建造的重型巡洋舰只有4门主舰炮,前后各一座双联装主舰炮,舰炮火力很弱,但防空能力、反潜能力、鱼雷攻击能力都很强。北华海军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没打算用舰炮与敌方军舰交战,而是用鱼雷弥补了火力不足,特别是北华海军的每艘军舰都已经安装了夜视仪和雷达,极擅长在夜间与敌方舰队展开混战,并且,舰炮在夜间开火会暴露军舰位置,而发射鱼雷则没有这个缺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毋庸置疑,北华军的造舰思想是非常先进的。
10月21日凌晨一点爆发的雅加达海战则通过实战证明了这一点。来袭的荷澳联合舰队基本是倾巢出动,包括4艘轻型巡洋舰、11艘驱逐舰、30多艘炮舰炮艇。持续一个小时电闪雷鸣的海上大战后,北华海军仅仅有两艘驱逐舰受伤,却取得了全歼荷澳联合舰队的胜利。当荷澳联合舰队来袭时,警戒北华舰队上空的北华军侦察机不断发射照明弹,使得荷澳联合舰队无所遁形,而北华军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则藏在黑暗中,通过无声无息、无光无火的鱼雷猛攻暴露在光明中的荷澳军舰,中雷着火的荷澳军舰以及用舰炮开火的荷澳军舰都成了夜幕下的活靶子,继而纷纷被在爆炸声化为漂浮在海面上燃烧着的残骸。一个小时后,荷澳联合舰队全军覆没,同时也意味着澳大利亚海军全军覆没。参战的北华军舰包括4艘重型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但累计发射的炮弹不足200发,却射出了300多条鱼雷,命中率超过45%,通过实战证明了北华海军摒弃巨舰大炮思想的正确性。
10月底,北华军攻陷印尼全境,消灭了1万余荷澳联军,另有9万余荷兰军、印尼军、澳军投降,荷军陆军司令德尔普顿中将自杀,荷军海军司令杜尔曼少将在雅加达海战中阵亡,荷兰驻印尼总督以及两万余荷澳联军逃往澳大利亚。拿下印尼后,北华军索性把跟印尼接壤的英属巴布亚新几内亚及其附属岛屿也都夺取了。而在这之前的半个月,进攻锡兰岛的北华军也已经攻占了锡兰岛,消灭和俘虏英军两万余。
北华军在印度洋内的攻势堪称所向披靡。
11月初,北华军准备向阿拉伯半岛进军,德国远东舰队也积极配合,试图打通苏伊士运河,把意法海军从地中海里放出来。在这个时候,英国政府已经是上蹿下跳、抓耳挠腮,而美国政府也彻底坐不住了,因为北华的急剧扩张已经超出了美国的预料,甚至这都已经威胁到美国自身了,因此在谈判桌上转变了先前的妥协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