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华军控制区到捷詹河之间,这三十公里的荒漠里,张灵甫率领着第180师与苏军第147师展开了奋力血战。在“不怕死的,跟我上!”的吼叫声中,张灵甫身先士卒,率领官兵们一遍又一遍地冲击着苏军构建的防线,战况异常激烈,苏军抵抗得也同样顽强,多次冲击都无法有效突破苏军防线后,急红眼的张灵甫组织敢死队,自任队长,依托坦克冲入苏军阵地上后展开血肉横飞的肉搏战,将苏军防线撕开一道裂口。混战中,张灵甫头部被炮弹碎片击中,弹片击穿钢盔后余力不减,削入头皮足有半厘米,几乎穿透了颅骨。张灵甫立刻鲜血满面地扑倒在地,被卫兵拼死抢救了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昏迷中的张灵甫感觉到嘴唇边有一丝清凉,立刻醒了过来,看到师参谋长纪鸿儒正在给自己喂水,随即把水杯推开。纪鸿儒不解,张灵甫流泪道:“我让十几万弟兄据守在原地,却忽略了水源,拿不下捷詹河,弟兄们都会因为我而受到牵连,在成功之前,我坚决不喝水。”
纪鸿儒安慰道:“你要是不喝水,又流了这么多血,你就撑不下去了,还怎么指挥弟兄们打仗呢?”好说歹说,张灵甫才勉强呷了小半杯淡水。
后方的北华空军运输机部队竭力给前线部队运送补给,由于王利军当初的“坦克的发动机比士兵们的胃更加重要”的决定,使得前线北华军弹药充足,但粮食很少,饮水只能靠着土库曼堡绿洲的几个水塘勉强维持。飞来的容克-52运输机群基本上装的都是粮食、医药、饮水。但苏军炮火猛烈,高射机枪很多,空投下来的补给箱经常被凌空打散,装着水的水壶水箱被子弹打穿后立刻就流干了,水果罐头也会因为被打穿而流干水分,另外,粮食和饮水分开来空投也增加了运输机的运输量。最后,黄维发电报给冯占海,请求运输机群空投瓜果,因为瓜果既能解渴又能冲击。
随着这个请求,空军的容克-52机群效率很快地给前线北华军空投了大量的土豆。
土豆是一种很容易存放的蔬菜,也是军队里最常用的食材,但生土豆是不能直接吃的,没有煮熟吃了后会消化不良,甚至会轻微中毒。如果把土豆煮熟,反而浪费水,并且土豆不是山芋,不能直接烤着吃。因此官兵们大骂空军都是猪脑子。喻超白给冯占海发报:“钧座,我们不要土豆,还是换成苹果吧!哈密瓜也行,西瓜最好了!”
冯占海哭笑不得:“你说的那些水果要从新疆空运来的,不但容易腐烂,而且运输成本还不如直接给你们送水呢!”
最后经过研究,容克-52机群给前线北华军空投了一种中亚地区非常广泛、既能解渴又能冲击的瓜果:胡萝卜。前线的北华军士兵们随后每人兜里都揣着几根胡萝卜,一边作战一边啃,既当饭又当水。
奋力冲击向捷詹河的第180师在经过浴血奋战后,从侧翼进攻,突破了苏军第147师的一处兵力薄弱处。张灵甫不顾头部的伤势,再次身先士卒地率队冲锋。实际上,苏军为了防卫一条河,兵力分散得很长,无法面面俱到。眼看着捷詹河近在咫尺,张灵甫激动不已地带着部队反复冲杀,结果再次负伤。苏军知道一个师的兵力分散开来难以阻挡北华军一个师的全力冲击,因此在兵力薄弱处埋设了大量的地雷,使得捷詹河河滩延伸几公里的范围内都成为了雷区。张灵甫在冲锋过程中,身边的一个士兵踩上地雷,这个士兵当场炸死,地雷碎片则击中了张灵甫的右腿膝盖骨。
纪鸿儒不得不再次把伤重昏迷的张灵甫给抬下去,并要把张灵甫送到后方的野战医院,但张灵甫坚决不同意,一定要看到部队成功夺取捷詹河。实际上,第180师付出重大伤亡代价后,勉强击破苏军防线,推进到了距离捷詹河不足五公里的地方,但这片宽度的河滩里被苏军埋设了大批地雷,使得部队再次难以前进。代理指挥的纪鸿儒心急如焚,担心排雷速度太慢,会让苏军再度反扑过来,使得之前流的血又功亏一篑。
躺在担架上的张灵甫沉吟了一下后,问道:“苏军的地雷埋在什么里面?”
纪鸿儒道:“当然是沙子里。”
张灵甫微微一笑:“万物相克的道理,你难道不知道?沙子怕什么呢?”
纪鸿儒猛然醒悟,他通过无线电请求后方运输机空运几十个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和水泵,同时抽调一支装甲部队和一支工兵部队,强行突入苏军雷区,抵达捷詹河的河边,最后用水泵抽水,冲刷附近的河滩,把苏军埋设在沙子里的地雷都用河水给冲了出来。通过这个办法,第180师的工兵们迅速有效地排除了河边的大量地雷,打开了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