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胜后的北华军上下都沉浸在喜悦中,喻超白找到半晚上一直在追杀苏军坦克的于军,拍拍他的肩膀:“好啊!干得漂亮!我马上给你请功!”
于军谦虚地道:“还是给炮兵请功吧!在昨晚的战斗里,炮兵的作用甚至比装甲兵更大。还有,赶紧写份报告,让我们的那些军工专家早点研制出自行火炮吧!这东西真的很有用。”
光靠一次局部胜利自然没有完全遏制住苏军,就在第二天,土库曼堡的苏军第62集团军便展开了猛烈的反击。在高射炮阵地和为数不多的飞机的保护下,苏军集结了大量的火炮,对北华军万炮齐鸣,“乌拉”口号声中,狂澜般的苏军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滚滚扑向北华军。
北华军对苏军能够展开如此大规模的反击而深深感到吃惊,尽管一而再地遭到惨重失败和巨大损失,但苏联仍然拥有着庞大的军队和雄厚的国力。冯占海在作战报告上写道:“日本这样的根基薄弱的国家只要给它几场重创,它马上就会一蹶不振,而苏联这样根基雄厚的国家给它几场重创后,它短期内会元气大伤,但很快就会恢复过来,起码要给它几十场重创,它才会露出疲态和败迹。”
这个看法也是前线北华军高级将领的公认结论。
在胜利信念的鼓舞下,第150、第180这两个轻装甲师以及后续跟上来的第117、第118、第119这三个摩托化步兵师迎着苏军排山倒海的反攻,奋力扑向土库曼堡,夺取这个通往土库曼斯坦首府阿什哈巴德的重要城镇。土库曼斯坦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但80%的国土都被大沙漠所覆盖,阿什哈巴德是土库曼斯坦唯一的一座人口超过30万的大城市,攻占了这座城市,土库曼斯坦境内的苏军要么被消灭,要么就会被驱逐到了大沙漠里,连撤退转移的余地都没有,自然就不可能再形成战斗力了。可以说,阿什哈巴德被北华军攻占,意味着整个土库曼斯坦就被北华军攻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血战,一遍又一遍、令人厌恶但却不得不反复继续的血战。
耀眼的阳光下,皎洁的月光下,身穿沙黄色短袖军服的北华军和身穿灰色军服的苏军在沙漠上反复冲击厮杀,杀声震天,钢盔和刺刀使得交战区域犹如银河般光点密布,枪炮声地动山摇,双方士兵用坦克、大炮、枪械、刺刀、石头疯狂厮杀,每场激战过后,荒漠间都会血流成河,无数的尸体倒在这片寸草不生、赤地千里的戈壁上。阳光的暴晒和沙漠的高温使得尸体里的水分急剧蒸发,尸体不会腐烂,只会变成木乃伊般的干尸。刘峰岭有一次视察战场,这位青年军官看着战场上的无数尸骸,十分感慨地对身边随从说道:“这场战役肯定是我们胜利,胜利后,随便在大街上拉一个人,问他‘你知道土库曼堡战役是谁指挥的吗’,他肯定能说出我们这几个主要指挥官的名字,再问他‘你知道土库曼战役我军阵亡了多少人吗’,他肯定也能说出一个统计数据,但是再问他‘你知道那些阵亡士兵的名字吗’,他肯定不知道。大家都知道我们死了十万八万的弟兄,那根本不知道那些弟兄究竟是谁。”
苏军的反扑十分凶猛,北华军的反击同样凶猛。由于大清洗的后遗症,苏军的中基层军官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青黄不接,使得苏军中基层军官的指挥能力大大逊于北华军中基层军官。北华军无论是“步坦协同”、“步炮协同”、“炮坦协同”、“步炮坦协同”,都具有教科书式的严谨和完善,实际上,北华军在机械化作战的思想理念上因为源于德国军事战术而本身就被苏军更优秀。很多坦克战中,苏军的上百辆完全是一窝蜂地乱糟糟涌上来(苏军坦克严重缺乏无线电也是重要原因),章法混乱、战术呆板,虽然北华军也承认,苏军的战斗意志跟日军一样顽强,因为在战斗中,不但有苏军飞行员驾驶飞机撞击北华军飞机,也有苏军装甲兵驾驶已经无法开炮或耗尽炮弹的坦克撞击北华军坦克,但由于北华军总能完善地协调好步兵、炮兵、反坦克兵、装甲兵、航空兵等诸多兵种一起进攻,从而能发挥出最大的攻击力,让苏军损失很大。“坦克必须集中起来!不能分散!你们难道都不明白这个常识吗?”刘峰岭在审问一个被俘的苏军装甲兵军官时十分生气地道,“你虽然有三辆坦克,但你却一辆接一辆地开过来跟我对阵,这跟只有一辆又有什么区别?”
华西列夫斯基中将在发给莫斯科的报告里是这样评价北华军的:“...跟日本的长期战争以及跟德国的长期合作已经让这支原本只是中国地方军阀部队的军队变成了一支世界级的强大力量,我们在战前对张学良军队的低估和轻视是一个不容原谅的重大错误。当初辽日开战时,我们应该摒弃日俄战争的前嫌,全力援助日本,可惜现在已经养虎为患。北华军士兵纪律严明、训练过硬、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经验丰富、精神顽强,他们的高层军官较为沉稳保守,中层军官则灵活大胆,战术思维上不拘一格,使得这支军队跟德军一样难以对付。...”
尽管苏军抵抗顽强,但北华军还是靠着同样顽强的精神和略胜一筹的战术而不断击破苏军的防线。鏖战一星期后,北华军攻入土库曼堡,与苏军以巷战的方式继续较量。
冯占海接到喻超白的电报后没有太大的高兴,他回复道:“按照你们的统计,在土库曼堡被你们消灭和击溃的苏军约有三万,可苏军第62集团军起码有10万人,并且就在你们战斗的这段时间里,苏军的后备兵力仍然在源源不断开来。你们难道不奇怪苏军其余兵力在哪里吗?”
喻超白回答道:“我们已经想到这一点了,也许苏军是在诱敌深入。”
“那你们还自投罗网?”
“因为我们有信心让苏联人的诱敌深入变成开门揖盗。”
“后勤补给线拉得有五百公里长,你们居然还这么有自信?需要后续部队压上来吗?”
“不需要。半饥不饱的十万军队没有撑肠拄腹的一万军队更有战斗力。钧座您手上的那二十几万大军如果一起压上来,我们就要一起挨饿了,所以,你们还是留在后方吧!等待时机,同时也给我们提供充足的补给。请钧座放心,我们绝非鲁莽行事,而是因为我们有胜利的信心。”
事实证明冯占海的猜测是正确的,华西列夫斯基确实没想跟北华军打一场你争我夺的拉锯战,他希望集结重兵和火力,一举聚歼掉孤军深入的这几万北华军。苏军第62集团军的主力随之出动,迅速插向了北华军线头部队的后方两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