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金九等人瞠目结舌。
“怎么?你们难道不满意?”张学良道,“韩国在灭亡之前,国号就是王国,韩国的真正领导人也是朝鲜王室,光复后的韩国当然还是属于朝鲜王室的。英亲王尊重你们的政见和治国理念,以大局为重,以人民为重,分一半国土给你们,你们还不满意?南北韩国成立后,政府高层、军队官兵、各界百姓都根据自愿原则,愿意接受民主共和制的,前往北方,愿意接受君主立宪制的,前往南方,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皆大欢喜?”
“可是...可是...”金九等人冷汗涔涔、张口结舌。
“还有什么可是的?”张学良微笑道,“诸位有什么异议,可以说出来嘛!”
“张总司令,我们担心在韩国恢复君主立宪制或韩国施行一国两制、南北分裂,会导致民心不稳哪!很多人也都会因此而人心浮动的...”李承晚嗫嚅着嘴唇。
“民心不稳?”张学良笑道,“这从何谈起呢?韩国人在南韩是韩国人,在北韩还是韩国人,实施一国两制、南北分治,让韩国人民也多了一个选择嘛!你们的民主共和制搞得好,韩国人民自然去北韩,英亲王的君主立宪制搞得好,韩国人民自然去南韩。至于人心浮动嘛,哪些人会人心浮动呢?政府官员吗?无所谓呀!自古以来,什么都会缺,但是想当官的人却始终多如黄河之沙。离开那些人心浮动的人,难道韩国的国家秩序就无法运转了?难道地球就不转了?”张学良笑意中的森然神色越来越重,语气也有了威逼之意。
“这个...”金九、李承晚等人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焦躁和无奈。他们都清楚,张学良是韩国的太上皇,他的几十万军队既然击败了日军,那么反过来也会取而代之,张学良甚至都能把朝鲜全境变成中国的朝鲜省。此时的局势分明就是,北华为刀俎,韩国为鱼肉。
“你们好好研究研究吧!”张学良最后丢下一句话,“要么全面实行君主立宪制,要么就实行一国两制、南北分治。”
送走了金九、李承晚等人后,李垠感激涕零地对张学良道:“张总司令先救我逃脱虎口,又助我复国,如此恩德,李垠和朝鲜王室没齿不忘。”
张学良笑了笑:“那你应该知道你以后登上王位后该怎么做。”
“知道!知道!”李垠连连点头。
张学良之所以这么做,自然是为以后中国能够长远永久地控制朝鲜半岛,必须要削弱甚至剥夺金九、李承晚等人手里的权力,要控制韩国的最高领导人。控制总统不行,总统是轮流做的,国王则可以控制,因为国王和王室是百世一系的。北华需要李垠成为韩国的精神领袖和名义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并将其控制在手,只有这样,北华才能名正言顺地打压金九、李承晚那帮人,确保韩国永远“听话”。
在北华和李垠的压力下,金九、李承晚最终接受了第一套方案:在韩国全面重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复辟朝鲜王朝。实际上,李承晚一开始是倾向于第二套方案的,但金九坚定以“决不能以任何方式分裂国家”为理由而拒绝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1937年8月22日,在这《日韩合并条约》签署第二十七年后的同一天,大韩帝国末代英亲王李垠正式在汉城举行登基大典,即位为韩国英宗国王,其妻李方子为王后,其子李玖为王太子,朝鲜王国正式复辟,国号从“大韩民国”改为“韩王国”。其实原本是大韩王国,被张学良去掉了“大”字。朝鲜王朝的正式国号是“大韩帝国”,国家君主为皇帝,但在这种仆从于中国的情况下,虽然中国已经没有皇帝了,但李垠也不敢再自称皇帝,改为了国王。韩王国定都汉城,领土为朝鲜半岛和附属诸岛屿,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000万,政治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国家领导人和国家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为国王,废除总统,保留总理,金九为韩王国首任总理,李承晚为副总理,池青天为陆军总司令,李垠是陆海空三军总司令。韩王国的国旗仍是太极旗,国歌是《爱国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毋庸置疑,韩王国是一个不折不扣仆从于中国(北华)的国家。在韩王国的开国典礼和韩国王登基典礼举行的同一天,南京方面便根据张学良的要求第一个承认了韩王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并正式与之建交。南京以前一直庇护着韩国临时政府,但没有承认韩国,自然是为了防止同日本交恶,但此时,日本被北华打得自身难保,南京当然也不可能再惧怕日本了,此时跟韩王国建交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韩王国是中国(北华)以后对付日本的有力同盟国。
德国是第二个承认韩王国的,泰王国是第三个,苏联是第四个,意大利是第五个,美英法列强的态度比较暧昧含糊,英法在一个多月后陆续承认了,但美国则拖延了大半年才承认。世界各大列强对韩王国的承认,一方面意味着否定了日本在东亚大陆上的势力,一方面则是间接地承认了北华控制朝鲜半岛。但由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所以表态的时间也意味深长。
北华随后同韩王国缔结了军事同盟和经济合作的多项条约,主要核心内容是:
一、北华帮助韩王国建立武装力量,包括陆海空三军。韩王国的陆军包括10个步兵师,每个师下辖3个步兵团,总兵力约10万;韩王国的海军为一支小型的岸防舰队,舰艇由北华出售提供;韩王国的空军包括3个航空中队,总计100多架飞机,飞机也由北华出售提供。除此之外,韩王国再建立1个王室近卫团,下辖3个营,总兵力3000余,负责保护王族的安全;张学良拥有对韩王国陆海空军的指挥权,北华和韩王国缔结为军事同盟,期限为永久;
二、北华政府立刻贷款1000万美元给韩王国政府用于国家重建;
三、北华军有权在韩王国境内驻扎军队和修建军事基地,期限为永久;
四、北华政府和韩王国政府共同管理韩王国境内的铁路运输线,期限为20年;
五、北华政府和韩王国政府共同拥有韩国境内的采矿权,期限为20年;
六、北华承认济州岛和郁陵岛为韩王国领土,但租借给北华,期限为99年;
七、韩王国若遭到第三国武力攻击,北华有义务确保韩王国的国家安全,期限为永久。
通过这七项同盟合作协议,韩王国在经济上严重依赖北华,在军事上则被绑上了北华的战车,成为北华的仆从国和保护国。
张学良完成对朝鲜半岛的征服后,其开疆拓土的行为不但在国内被誉为“当代霍去病”,在国外也被称之为“中国的拿破仑”。张学良要比日本人高明得多,张学良和日本人其实都想获得朝鲜的绝对控制权和朝鲜的各方面资源,但日本人非要搞一个“日韩合并”,彻底灭亡了韩国,这自然极大地刺激了韩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而张学良则在明面上支持韩国的光复和独立,但同时以“军事结盟”、“经济合作”等冠冕堂皇的名义控制了朝鲜和光明正大地掠夺朝鲜的资源。实质目的都是一样,日本人被韩国人恨之入骨,而张学良却被韩国人视为“韩国的解放者”。特别是李垠,对张学良简直是感恩戴德。韩王国军队的军衔也是模仿中国的,但也有稍微不同,韩军的将官只分为上将、中将、少将,但额外又增加了元帅这个荣誉军衔。这个元帅军衔当然是给李垠单独设立的。但李垠登基做了国王之后,立刻授予了张学良为“韩王国元帅”的荣誉军衔,使得张学良和李垠都成为了韩王国的元帅。这是因为张学良的军衔是陆军一级上将,虽然张学良是中国的上将,但李垠不敢独自当元帅,这样就逾越张学良了。为表示自己对张学良的恭顺服从,李垠自己当元帅的时候,给张学良也授予了“韩王国元帅”。除此之外,李垠还主动要跟张学良互换兰谱、结为兄弟,实际上,张学良此时36岁,而李垠则是39岁,但李垠哪里敢当张学良的兄长,因此两人结为兄弟时,李垠称“弟”,称张学良为“王兄”,同时李垠还让他的王后李方子跟张学良的二夫人谷瑞玉义结金兰。李方子此时36岁,谷瑞玉32岁,两人结为姐妹后,谷瑞玉为妹,李方子为姐。本来张学良对李垠这些乱七八糟套近乎的行为很不以为然,但谷瑞玉则欢天喜地,作为戏子出身的她,能够和一个国家的王后结为姐妹简直让她犹如做梦。看谷瑞玉喜欢,张学良也就随她们去了。最让张学良啼笑皆非的是,李垠此时唯一的儿子、也是韩王国的王太子李玖刚刚6岁,而张学良跟谷瑞玉生的女儿张闾珲此时3岁,李垠还主动向张学良求亲,希望能把张闾珲以后嫁给李玖,成为韩王国以后的太子妃、未来的王后。张学良本来对此兴趣不大,但谷瑞玉则是双手赞同,作为母亲的她,能有一个机会让自己的女儿嫁入王室,她当然是求之不得。张学良只得也随她去。
张学良在韩国逗留期间,还干了一件事,他把“日本海”改名为了“中国东北海”。
八月底的时候,两个消息让刚刚因为朝鲜半岛的沦丧而痛苦不堪的日本大吃一惊:德国政府宣布由于“财政问题”,把德国海军的3艘吕佐夫级轻型战列舰(1.17万吨/1.62万吨)、2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3.11万吨/3.72万吨)暂时“租借”给中国海军,租期为十年。
另一个消息是:北华军宣布扩建到100个陆军师,韩王国军队扩建为30个陆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