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愿意让出宣慰使的位置,恐怕这件事情不会简单!殿下多加小心呐!”
知道齐天奎是在担心自己在蜀地胡来,萧齐给他吃了一个定心丸。
“小侄这次就是去赈灾,治好受伤的灾民,重建倒塌的房屋,让百姓能安安稳稳的熬到明年开春儿。其余的事情,和小侄无关。”
见他心里有了章法,齐天奎点了点头,喝了一口茶水,又问:“此次去蜀地赈灾的官员,殿下是否也有了人选?”
萧齐摇头,“昨日二哥那边应该已经定下来了,小侄照搬照用就是。至于调拨军队的事情,就要劳烦叔叔了。”
送走了齐天奎,萧齐坐在客厅里面发愣,他很清楚老二突然力荐自己去蜀地,究竟是怎么回事。
“看来他的脑子还挺好使,我只是稍稍表露出要争权的意思,他就开始反击了。”
拍拍手,白面宦官就从暗处钻了进来。
“殿下,昨夜去晋王府饮宴的官员名单共有三十六位,原兵部左侍郎焦郁赫然在列。”
说着,他递交上一份名单。
萧齐打开名单扫了一眼,见上面有不少人的名字都做了重点标记,有些好奇,问:“这些标记是何意?”
白面官宦答道:“回殿下,是前天夜里那群黑衣人的幕后主使。”
萧齐点点头,将名单搁在桌上,又吩咐道:“本王身边的人手不多,此次去蜀地又是危险重重,你挑出一半的人暗中跟随,其余人继续监视长安,务必每月一报。”
等白面宦官退下,萧齐又重新拿起那份名单仔细打量起来。
不出意外,这些就是萧鼎在长安的绝大部分势力了,至于军队里面有多少是他的人,萧齐现在还没办法得知,只能期盼齐天奎能尽早发现端倪了。
至于那些被标记的官员,应该就是和蜀地有直接利益牵连的人,这些人才是自己真正要对付的。
当晚,萧齐再度去了灵霄阁见了柳姐,让其抽调各个商队充斥到蜀中商队。
与此同时,早就从庆州折返回来的那批人,也悄悄的出发去了蜀中为萧齐打前站。
第二日,支援蜀中的一应辎重率先出发。
第三日,萧齐早早地起了床,去过甘露殿向皇帝请辞之后,便来到朱雀门前和早就等在这里的各部官员会合。
皇帝特意交代,这趟出京要浩浩荡荡的从朱雀大街上穿行而过,要让全长安的百姓都知道,皇帝是何等重视自己的子民。
直到出了长安城,齐天奎才会领着兵马跟上。皇帝只给了他五千长安守备军,至于其余的两万五千余人,需要从沿途的各个折冲府抽调。
萧齐一出城门,就下了战马钻进了自己的马车。
躺在绿萝的怀里,嘴里嚼着灵霄阁送来的香瓜,他的心思却早已飞向了西南。
他藏在袖子里的刀,终于刺向了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