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鼎眼里噙着火,没好气的说道:“本王身体不适,需要回府歇息,朝会就全权交与陈尚书了。”
却不料陈祚年根本不买账,指了指本就属于萧鼎的站位,道:“国事大如天,陛下让殿下协同老陈理政,殿下就是死也要死在朝堂上。”
“陈祚年,你放肆!”萧鼎再也压不住心头的火气,怒吼道。
陈祚年也不服软,直接硬顶了上去,“殿下若是不满,大可去陛下那里弹劾老臣。”
一句话,让萧鼎哑了火。他知道这事儿自己理亏,且不说自己能不能见着父皇,就是见着了说不定还会遭到一顿责骂。
见萧鼎不再作声,陈祚年鼻子里哼了一声,接着下一个议题。
“突厥公主要求朝廷派兵围剿庆州的匪患,为了两国的安定,陛下答应了她的请求。”
“诸公议一议,派哪位大将,领哪路兵马合适?”
户部尚书焦郁出班道:“下官以为,如今京都附近驻扎了十数万兵马,粮草补给都是不菲的花销。虽说强干弱枝,一直是国朝的惯例。但京畿之地出现如此多的兵马,时间一长难免引起百姓的恐慌。何况,北境边境也需要重兵把守。”
“下官提议,将京都附近的兵马遣回原籍,让原属西北的兵马前去剿灭匪患即可。”
说完,他看了看萧鼎,见对方正投来欣赏的目光,心中大喜。
诚然,萧鼎对他的提议十分赞赏。当初皇帝调兵拱卫京都的时候,原以为他是在堤防突厥人。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北境那边一点响动都没有。
加之最近这段时间,王直被杀,和自己走得近的一些大臣当起了缩头乌龟,这让萧鼎不得不琢磨,皇帝调动大军其实在堤防自己。
萧鼎自觉冤到姥姥家去了,自己是想当太子,当皇帝,可是没想过造反啊!
可是这话,他对谁都说不出口。
眼下终于有人站出来为自己考虑了,萧鼎岂能不欣喜?
不料陈祚年却一口否决了这个提议。
“调动兵马拱卫长安,这是陛下亲自颁布的旨意。而且,没有陛下的朱批,我等无权大规模调拨这批军队,还是说说其他的想法吧!”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没有合适的方案。
见萧鼎貌似动起了心思,陈祚年终究是给了他几分面子,拱拱手问道:“殿下有何良策?”
萧鼎自然就坡下驴,沉思片刻,说道:“庆州乃是庆王的封地,此事发生在他的封地,自然由他出面平息才最为合适。”
“而且他手中的五千佣兵并不是成建制部队,虽说直属兵部管辖,但尚未纳入大周军队体系,可以说是庆王的私军。”
“调动这支军队,不需要通过三省核查,只需要兵部用印就能调拨。”
“虽说草率了些,但也能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一番话,听得众人频频点头,这让萧鼎满心舒畅。
只是一想到老九那副惫赖的模样,他又气不打一处来。
狗东西,我都没有亲军,你凭什么能有私兵?
说什么勤加操练抵御外敌?我呸!我看你就是想拥兵自重!
父皇该提防的是你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