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势上看,我军在柳京有七万人马,在通辽有两万人马,在磨盘城有十万人马,这还不算中华王国和朝鲜半岛的后备军。
我军主力和大中华主力不相上下。
从战略布局来看,我军三面夹攻对手,态势绝对有利。
更不用说战斗经验、士气和装备,处处领先对手。
……
张义决定三天后全军出击。
没想到,次日,大中华军队扬长直入,兵锋直指柳京。
是谁给他们的勇气和胆量?
张义得到这个情报后,不禁哑然失笑。
大将们面面相觑,随之哄堂大笑。
“义哥,大中华欺人太甚,竟敢深入半岛,他们不知道,我军最擅长的就是截断后路吗?”李常之诧异道。
“不要把他们想的太聪明,”陈一路感叹道,“从这种愚蠢的做法来看,领军的人绝不是朱浩元帅。大中华军队最大的弊病,就是外行指挥内行,政客插手指挥,胡作非为。”
“来的正好,我们就在半岛上歼灭他们吧!”小柳欢快道。
张义点了点头,手指地图说道。
“如果他们死守鸭绿江,我们还不那么好办,必然要经过一场激战才能渡江。真没想到,他们敢长驱直入。既然这样,就请常之带领本部三万人马,从东部山区迂回,绕到妙香山一带,从后方截断大中华军队的退路。”
“遵令!”李常之躬身道,“请义哥争取三天的时间,我们只需要三天急行军,就能截断敌人的退路。”
“给你四天的时间,常之,”张义说道,“三天急行军,一天休整,然后从后翼发起游击式进攻。”
张义就是这样的人,考虑总是十分的周全,只有休息好,才能更好的战斗,又不急于一两天。
“好,义哥体贴入微,常之感激不尽!”李常之点头笑道,“我部人马早就准备好了,今日便出发,直奔妙香山一线!”
交代完毕,李常之便快步离去。
没有人比李常之更了解半岛的地理情况,没有哪支军队比朝鲜军团更擅长截断后路,从古至今,他们一直都是这么干的,甚至积累形成厚厚的兵书。
“那么,我们只要坚守柳京,等四日后进攻就是了。”萧寒说道。
“哎呀,这四天,咱们就只能看着敌人在城下跑来跑去的,真是烦人。”牛犇抱怨道。
“大牛,这几日你好好睡觉,这场仗结束,咱们就要杀向京城,有可能连续激战几天几夜呢。”小柳说道。
“好的,嫂子,听你的。”牛犇急忙说道。
“你不要听我的,要听义哥的。”小柳纠正道。
“可是,嫂子说的话,不就代表义哥吗?”石敢当笑呵呵道。
“嗯,是这样的,哈哈哈。”小柳仰头大笑。
张义都被他们逗乐了。
忽然张义想起一件事,不由得皱眉道。
“大战开始了,大牛小寒,你们可能会错过新生儿的诞生,一想起这件事我就愧疚。”
“人在战场身不由己啊,还是国事重要。”萧寒感叹道。
“对,义哥甭想那么多,我都不操这个心!”牛犇憨笑道。
“你说啥?”小柳瞪起眼,一拳打在牛犇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