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夫二人完成了自己的壮举——骑行进西藏,他们在拉萨品味着艰辛和快乐。
在骑行的一路上,在西藏原始的景致下,在佛法的感悟中,在佛信徒的感动里,王一夫二人似乎透彻了些自然世界,佛法生活的真谛。他们决定继续向西,改为车、火车、飞机的下一段领悟之旅。
说走就走。他们在拉萨尼泊尔使馆办理了签证,王一夫二从拉萨出发,经过日喀则,向尼泊尔进发。一直在车上睡到早上,然后被司机师傅拍醒去看珠峰的日出。再睡了仨小时,又被拍醒看到西迦巴瓦峰就在旁边!之后转两次车,无数次下车被查护照或身份证,才到达尼泊尔的吉隆口岸,终于来到中国与尼泊尔的边境啦。
通关却是花费了时间的,最后总算过了关。
户外人,必须对高山感兴趣。王一夫在喜马拉雅山背面不能够奢望登喜马拉雅珠穆朗玛峰,却心念不忘仰望珠峰。在到达尼泊尔后,他们就联系并随团从巴德岗到喜马拉雅山下的纳加阔特,这是毗邻喜马拉雅山的一处村落,正对着喜马拉雅山的山脊上,被誉为“喜马拉雅山的观景台”。
从喜马拉雅山北走到了喜马拉雅山南,喜马拉雅山中国这面的是冰雪盔甲,苍凉荒芜,而尼泊尔这边却是山林苍翠,温暖宜人。
“喜马拉雅”是梵语,尼泊尔语“黑梅拉雅himālaya”。尼泊尔的文字实在是看不出门道。
好在赶上雨季里的艳阳天,可以登山。但其实,从尼泊尔这边南坡开始登山,目标高度也只有到5228米的大本营,这已经是相当危险的高度了呀。国际上规定:3000米以下算平原地带,3000米以上称高原地带。把3000米定义为人的反应临界高度,即不损害健康高度,3000—4000定为比较损害健康高度,4000—5000定为严重损害健康高度,5000米以上被定为特高海拔,是障碍临界高度、生命禁区,7000米为危险临界高度,7000以上机体不能代偿,定为高山死亡带。
登山更是方便,一路盘旋而上,当到达大本营时,回想登山路,感觉倒也不难。但从大本营要再登高,那就需要经过审批了,并要缴纳2000美金。终最不是专业的登山队员,登珠峰还是算了吧。只远远地仰望着就好了。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每每登高远眺,弥望六合、抬手摩苍穹,下窥回归鸟、俯听闻惊风、脚下白云走、连山若波涛。这样的景色若非亲临,实难感受!
户外运动这个活动相当的有魔力,越是城市化的地方,对它越是趋之若鹜,人们抱着不同的目的,有为了健康的,有寻找自由的,有追求时尚的,也有觊觎绯闻的,林林总总纷至沓来。户外的水很深,你若是井底的一只蛙,看到了巴掌大的天就沾沾自喜,你若是庄周眼里的大鹏鸟,便可以绝云气,负青天,翱翔九万里。
古有法显、玄奘、徐霞客,毕其一生,或以宗教,或以兴趣为出发点,身体力行践行户外;近代有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诠释了以信仰为火把,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魄。以前人为参照,现在的驴友是何其渺小!又是何其自大!更是何其幸福!
户外运动之于王一夫,一直是个探索的过程,每一年的感触都不同。他喜欢这样的户外行走,并认为这是最真实面对自己的时候,沉重的脚步告诉你:你的体力有限。不要妄自尊大!竭力的呼吸告诉你:顺畅地喘气就是幸福。生存下来最重要,别的都不重要。滴落的汗水告诉你:想要获得,必须先要付出。酸痛的腰背折磨你:是坚持还是放下?复杂的思想驾驭着疲惫的身体,这里有坚持、有胆怯、有激情、有认可、有懦弱、有自信,还一定有喜悦……在纷乱的思想中,他努力的寻找着自己。
在喜马拉雅南坡,若想到珠峰顶上去看看,可以乘直升机在峰顶转一圈,换算成人民币也只有200元,应该很值得。还是放弃了吧。
下得山后,王一夫二人开始去实施他们做了很多功课的尼泊尔之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