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0.,大家陆续到达岗顶,俯瞰哈日沟,蔚然壮丽!
若根措近在咫尺,若根措是此行最后一个措。两山夹峙,椭圆形的湖面,4公里的周长,水面不大,一眼望穿,近到湖边,一片草坪异常醒目,草面葳蕤,翠绿暄软,霜叶猩红,点缀其间。相逢注定是短暂的,当我还在揣摩她的神秘时,脚步已经飘离她的身边。
重装长线,对于老驴来说,掐着航迹都能走,至于怎么走,走得多舒服,全凭领队的经验把握。何时赶路,何时扎营,看似简单,其实学问很大。同样的线路,有的人走得轻松惬意,有的一趟下来,暴皮缺氧,甚至发帖冠以生死之行,两种境界。
在哈日沟踯躅前行了2个小时,15:30 ,一处平坦的草坝拽住了众人的脚步,重要的是这里有清澈的水源。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到来了,大家都有条不紊地迎接着十五的月亮,有月饼、有可乐、有篝火、有明月、竟然还有信号。
今日行程20公里 拔升612
【阿沙沟】
转山第十天。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再次进入无人区,计划三天完成近50公里的距离,靠北一条阿沙沟,靠南一条希曲河谷,中间一个5050的阿萨古垭口,完成它,此行转山就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是饶有兴趣的。
8:40 多烤了十分钟的火,起包出发,第一站先从现在的哈日沟,插进阿沙沟,两条沟平行走向,一条大梁相隔,间距5公里,大梁有500百米的高差.我们选择走水线翻越,这样走,相对拔高少,节省体力,五人逆流进入水线,期间马道清晰,溪水潺潺,一路上,水边的草丛上,冰花晶莹,玲珑剔透,可见昨晚降温幅
一个小时的行走,9:40 大家走出水线,来至梁顶,前方视野豁然开朗,漫无边际的草场,金黄耀眼.低洼处,看似平坦,却是沼泽密布,格聂山区,不缺沼泽,但这片沼泽却有一个特点,沼坑内,积水三尺,草甸却异常坚硬,就连沼坑边缘都有很大的承重力,不必担心踩在边缘会陷下去,所以通过这片区域,只需绕开沼坑就可以。没有固定的线路,大家是信步而行,一弯弯沼坑,积水清澈,形状各异,每一弯里,都映射着太阳的光芒,让人不敢直视。如此广袤的空间、如此清澈的视野,无法不让人心旷神怡!
11:20 ,前方雪峰横现,突兀天际,白甲夺目,这是库日岗中锋的卫峰,海拔5320米。由于它太过醒目,让我们总是忍不住地抬头凝视,耽误了脚下的路,索性,卸包晒账,把它欣赏个够。
一个小时的休整,把所有的装备尽数晒干,今天注定又是一个舒服的夜晚。
12:20 大家起包出发,目的明确,只到雪峰下,寻找一处合适的营地。今天如果强行翻垭口,一定会很辛苦,所以大家都不准备翻垭口,只想把旅途变得惬意一些。
这种路线的穿越,大多给人以又苦又虐的印象。此行是一场身体极限和意志的磨砺,十天的跋涉,已累计完成150公里的行走,翻越4个5000+的垭口,最高经历5100的海拔。到现在,我可以自信地说:曾经的九天,我们是轻松愉悦走完的,余下的三天,完全可以驾驭。我的重装之旅没有地狱一说,只有醉心。
今日行走15公里、拔升518。
【出山】
转山第十二天。今天是出山的日子。
8:45 没有豪情壮语,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点小兴奋,带着不舍和依恋,出发了。大家的背包今天都是最轻的。
3公里之外是波德弄巴,4000的海拔。走到这里,就到了分界点,当年守静笃从左岸出山,山腰横切,十分辛苦。受仓央的启发,我们决定走右岸出山。
40分钟的林中摸索前行,最大的感触就是山体陡峭,植被原始。
前方的断崖,再次迫使我们拔高。一个小时艰苦的拔升,大家已经走出了林线,开阔的视野为我们指清了方向。现在是4270的海拔,不需要再拔高了,可以安心地吃午饭了。
再次出发,下撤却并不轻松,眼晕的坡度考验着所有人的胆量,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完好的植被让下降不至于太过危险。
仅一小时,大家就下撤到了河边,一条清晰的马道跃然出现,猎猎的经幡欢迎着我们。看到经幡,大家都是兴奋的,有了人迹,再无险途。
400公里的转山路,即将圆满!走在清晰的马道上,似乎每个人都充满了动力,正应了那句: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路还得继续走,越走越宽。我们拾路而上,库日岗寺赫然出现。
接我们的车已从理塘出发了。这是个好消息!
在门子村,我停下了脚步,路迹已经重合,这里距喇嘛垭只有2公里的距离了。在得知
扎西的车还没有到来后,我们在这里等车。
一位老阿妈,邀我们到她家歇脚。进屋后,水果、酥油茶、酸奶都被热情地端上来,大家在感动的同时,也把剩余的路餐和药品留下。
自此,12天的转山路,圆满完成,累计行走210公里,总拔升8408米,下降7937米。
19点30,回到理塘。20点,出山团圆饭。
我个人的分享:走重装徒步,锻炼自己的身体和意志,并且增加了阅历和经验。我愿意奉献自己在重装徒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