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好了想要寻求支援的方向,外交使团接下来的任务就比较轻松了,就是和英国政坛的人搞好关系,顺便购买几个小型报社,加急印刷报纸,提高阿瑟和澳大利亚人在英国人心中的好感度。
有着出身于英国王室的背景,再加上略微悲惨的境遇和维多利亚女王的遗嘱,再加上维多利亚女王葬礼的热度并未消散,阿瑟此时在英国的知名度并不低,甚至颇受爱戴。
和一周前维多利亚女王葬礼的悲伤气氛不同,经过了一周的过度之后,伦敦的街道已经变得喜气洋洋,曾经伦敦的白色也已经消失不见,仿佛曾经的事情没有发生过一般。
毕竟对于像澳大利亚这样的非大陆国家来说,海军在很多方面要比陆军更为重要,海岸线的安全是首位国家领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自己掌握建造军舰的手段是最好的方法,哪怕为此付出一些代价,在阿瑟和外交社团的所有人看来,都是值得的。
负责主持加冕典礼的,正是英格兰国教中资历最深的教室坎特伯雷大主教。
在阿瑟和外交使团众人的忙碌之下,爱德华七世的加冕典礼也很快到来。
这也就代表着,澳大利亚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舰队,才能保护自己的海外领地和势力范围。
为了表示对已故女王的尊重,爱德华七世的加冕典礼是经过精简的,总时长也只有两个小时左右。
道路两旁的英国民众虽然比上次葬礼少了许多,但总体上来说,也算得上是熙熙攘攘。
加冕典礼的一切程序,全部都按照威斯敏斯特修道院,近千年来一份从未公开发表过的红色行事手册进行。
这相比维多利亚女王的加冕典礼都要简单许多,更何况英国现在是当之愧的世界第一强国呢。
会议一直持续了好几个小时,最终终于确定了需要英国支援的科技,大都集中在造船业上。
实际上,王室成员比较正式的婚礼,洗礼和葬礼,基本上都是由这位坎特伯雷大主教主持。
在主教缺席的情况下,才会有君主指定的另外一位主教主持,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如果能够在此之上,引进并吸收一些更为先进的科技,以及建造中型甚至大型军舰的技术,那么,澳大利亚的海军也就有崛起的希望了。
这也是必然的结果,和德国的工业相比,英国具有明显优势的就是在造船行业以及军舰行业上的成果。
澳大利亚目前正处在黄金发展阶段,阿瑟也自然不会容忍,这些宝贵的资源和发展机会,会因为这样的疏忽导致过或者浪费。
澳大利亚虽然占据了整个澳大利亚大陆,但其实是一个庞大的岛国,拥有大量的海外领土和领地。
爱德华七世很是满意的向着人群挥手致意,在一片片欢呼声中朝向白金汉宫走去。
作为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英国国王的加冕典礼还是吸引了很多英国人前来围观的。
如果不是受不久前女王葬礼的影响的话,恐怕围观的人群还要增多。
第二更,求支持!另外说一下好多书友在纠结的问题,移民。论是从自身肤色还是政策来说,白人移民才是最优选。其他移民只能说是不排斥,但得考验后才接受。不会出现两不讨好的局面,真正接受的也就只有欧洲特别是英国的移民。另外,澳大利亚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