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清晨,阳光刚刚透过薄雾洒在长安的街道上,几人再次抓紧时间外出采买,张恭用所剩几的银钱买了一些路上的食物和回家后几人的必需品,尽量保证剩下的银钱能支撑到他们回去,梁九天和书生也将他们银钱凑了一起,合起来才勉强支付完这些物品。
十三人跟随着一辆马车前行,马车由一名雇来的车夫驾车,车上装满了铁匠需要的一些器具和矿石,还有二石石灰,梁九天则挑着一个沉甸甸的担子,里面有些乱七八糟的工具,而书生则背着一个篓,里面尽是张氏需要的菜种,众人中仅张恭会骑马,他将一些不太重的杂物放在马背上,骑马前行。
众人默默地离开了繁华的长安城,向着家的方向前进,马车沿着笔直的道路行驶,道路两旁起初是广袤的原野和起伏的山丘,随后进入到群山之中。
几名少年也跟随其后,实在走不动了就让他们换乘马车,经过一日的恢复,几名少年都不再陌生,主动和众人说笑,看着这些半大的少年凌翊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这些少年按照后世也还只是孩子,正是上初中的年纪,现在居然变成了奴隶,差点还成为这个时代的盘中之物,自己能力有限救不了典卖坊的所有人,但是看着这些活泼鲜活的生命,凌翊决定,留下这几个孩子,自己不正好缺人吗?想必救命之恩足够让这些人忠诚了,自己再灌输点思想上的东西,绝对能让这几个孩子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而且,凭借自己后世的经验,他们跟着自己混也不差。
两日后,众人几经波折,终于回到了家中,周家父子和宋氏一家都在感慨,如今这小小的新东沟不经意间热闹了起来,人数已有二十多人,看样子之前那些地方都得住满,众人也开始渐渐相信凌翊之前说的那些话,今后可不敢当面背面的说小郎君的不是了。
安排好众人,凌翊找到铁匠父子“王老丈,你可会打制兵器?”
王铁匠诧异的问道:“小郎君,之前你不是说叫我等来打制农具吗?怎么又变成了打制兵器?”
“老丈,你看这乱世,我等山民也需要些许防身之器,你放心,银钱少不你的,你之前每打一柄铁器多少银钱,也就是一文吧?我现在说说我能给你的,你看如何?”
王铁匠在旁盘算着这笔买卖看似也不亏,看着这铁匠已在心思,凌翊继续说道“除了每件物品单独的银钱,你家我每月另外再供应细盐二两,绢布二匹,另外后山的土地你能开三亩,怎样?”
王铁匠在心中计较,就这好处,一月的收益赶上了自己以往半年的所得,此时王铁匠的眼神变得坚定,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郎君,你的条件非常诱人,我这待遇恐怕乡里的官吏也赶不上吧!老朽愿意留下,就如你所说,每打一柄铁器,付一文钱,加上每月细盐和绢布的供应,还有后山的土地,这对我等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王金子在此立誓,只要郎君兑现承诺,我全家将追随郎君,为郎君效力!”
“哈哈哈,用不着后面兑现,这是二十文,待会宋家小妹会给你们送来布匹和一些生活器物,你们就暂时和李四铁他们几个住在山上,等日后周围的房子搭好了,我们也会搬上来”
凌翊果断的拿出了二十文塞到王铁匠手中。
捏着手中的铜钱,王铁匠欣喜若狂,换做平日这得要打多久才有这笔收入,以往有战事时,官府招募前去打制兵器,从不会给钱,管饭就不了,回到长安后在坊间打铁,收入也是微乎其微...
王铁匠对着在旁的儿子说道:“铁锤,忙完这几日,你就回长安去,将你母亲接来,郎君真心待我等,我等也当真诚相报答,将你娘亲接来,在这堪比世外桃源的地方颐养天年也不...”
“王老丈,放心,等把我需要的东西打制完,后面估计还需要原料,到时候铁锤跟着回去,顺道把王家娘娘接来即可”。
与铁匠商议完,凌翊从怀中掏出先前画好的图纸,将图纸给到二人,又叫来了李四铁一起帮忙,让三个铁匠按照凌翊的图纸打造二十把长短不一的铁制标枪头。
“郎君,打制枪头没有关系,只需四日,这些全部能打好,小老儿保证给您组装上,竹子粗细我就按照枪头大小自己去定了,但是你这画的是刀?还是长刀”
“王老丈慧眼,这把刀我想请您打制出来,我好给我梁大哥用,此刀你可寻桃木、苹果木,最好是能找到桦木来做刀柄,刀柄长四尺,刀身也要长四尺,两侧开刃,我称它为陌刀...”
三人专注地看着图册上的刀模,图案也不复杂,刀身在笔线的勾勒下曲线流畅,尽显锋利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