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佛经的声音温和而庄重,这位主持深入浅出地为大殿内的百姓解释着佛法的精义,阐述着人生的智慧,大殿中的百姓包括张恭都聚精会神地倾听着,生怕过了哪一句佛意,而此时的凌翊早就云游天外,自己哪里听得懂这些,不过碍不过张恭,自己只能苦坐着,实在趣,不一会儿则悄然溜出了大殿。
任那经声满院,凌翊只顾游走云霄,来到殿外,借着油灯点亮的庭院,凌翊在心中感慨,这得点多少油灯才能照这么亮,按照这个时代的大环境做对比真是奢侈至极。
他独自围绕着寺院独自转悠,他漫步在青石小径上,居然看见还有乡民在大晚上的剪草,还有三五个像是居士一样的在庭院处诵读佛经,越看越觉得不可思议,他走到另一个小花园,在油灯的照耀下花园里各色鲜花尽显疑,他静静地坐在池塘边的石凳上,看着水中的鱼儿思绪渐渐飘远,不是历史上说西晋时期天下动乱吗?
怎么这寺庙看着这么有钱,论是僧侣的穿着,还是庙中的乘设都不像是穷困的样子,还有这环境,这布局...整个柞水乡加起来都比不过,就连后世的自己去过的佛院也很少有这样的环境啊...
此时,一位年迈的僧侣悄然走到凌翊身边,他身穿朴素的袈裟,头戴僧帽,脖间挂着佛珠,僧侣微笑着向凌翊打招呼:“施主,为何一人独坐此处?不去正殿听经颂文吗?”
凌翊抬头望着僧侣,微微一愣,然后轻轻一笑:“这位大师父,我对佛学不太了解,太深奥了,我自己想找个地方坐一坐,安静一下。”
僧侣静静地坐在凌翊身旁,拈起一枚佛珠,缓缓念诵经文,不一会,看向凌翊,温和地说道:“我观施主,可是有心事,不然也不会在此独坐”。
接着,凌翊与这位年迈的僧侣聊了起来,除了自己穿越而来的事情,大概讲述了近期发生的事情,也算是找到一个陌生人倾诉。
僧侣微微一笑,接着说道:“凡事皆有因果,你所遭遇的困境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不要因为外在的压力而忘记内心的平静,人生的充满变数,但只要心怀善念心存改变,一切又皆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凌翊被这番话深深触动,自己是否真的太过专注于眼前的困境,忽略了内心的自己拥有上千年的知识,即使穿越了又怎样?世间万物总有定数,阎王让你三更死,你能活到四更去?
他对僧侣回应道:“师父,您的开导不道理,但是有的事情是我怎么也想不通的,就比如,你在此时,有一天莫名其妙的去到了东汉年间,你能想通吗?”
僧侣点了点头,微笑着说:“原来如此,施主请看这池中鱼,它们此时在水中畅游,却不知自己从何处来,为何要被放入池中...你我皆知或许是香客还愿,或是供奉,却不知鱼腹儿的故事...生命的存在和流转都是世间规律变化,有因则有果,我们应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不执著于过去,不担扰于将来,一切都是规律...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既然不知,为何不坦然面对?”
凌翊似懂非懂,不过此时的内心不再像之前那么纠结,他感激地向僧侣致谢,正当想询问这位僧侣的法号时,这位僧侣仿佛洞穿了凌翊的想法,只说了句有缘再会...
凌翊此时尬笑言,这不是后世常说的语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