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这话!”马于氏再次看向马华,“等你结了婚,让你媳妇儿睡哪儿?家里不盖间房子是不行了。”
“妈说的对,五叔前阵子还说要送木头给咱家呢!咱就是承了他的情,还得买瓦,怎么算都要钱。”
“盖房可不是光买个瓦,拿根木头的事。泥坯子再是自己打,也得请人帮忙垒墙。咱们族里人多,请人不说掏工钱了,起码得管几顿饭,哪哪都需要花钱!”
“是呐!还得费好些粮食,咱们可得好好攒粮食!”
“等开了春,怎么着也得把泥坯子打起来。”
“妈说的是!”
马于氏和孙玉珍旁若人的说起话来,说起盖房的事情来头头是道。
马华插不进话,只能和马小莉坐在一边。
马家庄人住的基本都是黄泥砌的房子,四九城里的人就不一样了。像四合院一类的地方,都是砖墙房子。
马华也没问马于氏,为什么家里不盖砖墙房子,稍微一想就能明白,没钱盖。
马华左右看看屋里,黄泥盖的房子住起来真不咋样,他和马军住的那房子更是不行。他总觉得,挨着主屋的石板摇摇欲坠。
“奶奶,妈,盖房的事先缓一缓吧!”马华出口打断两人谈话,“等我再赚些钱了,咱家盖红砖大瓦房。”
马家要盖房这事,马华也是有打算的。黄泥土坯房他是不打算盖了,土坯房的缺点很多,通风差,屋内潮湿容易滋生细菌是马华最讨厌的缺点。
这个年代农村最流行的就是土坯房或串架结构木屋,由于交通不便,盖房一般都是就地取材,所以马家庄的土墙房子最多。
“红砖房?”马于氏仿佛是听到了不得了的事情,“咱家盖砖房?”
就是村长家也没盖起红砖房啊。
“是啊!别看咱们现在条件差,再过十年,整个马家庄的人都会过上好日子。土坯房虽是成本低,但是咱住不了多久,以后肯定会盖新房的。”
马华深知这个时代的特点,如他所说,再过十年,整个马家庄或者说是整个四九城乃至更广的范围,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孙玉珍听了马华的话,没忍住轻轻点了个头,她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马华的话深信不疑。
“这还在白日里,你就做起梦了?”马于氏不像孙玉珍那般相信马华。
她家要盖红砖大瓦房,这话说出去足够村里人笑话一辈子的。
不过,马华有句话说的对,日子会越过越好。回想六七年前闹的那场饥荒,真是饿死了不少人。
如今日子确实好了,但她也没有妄想过住进红砖房子里。
“奶奶,我说的都是真话,不信你瞧着。”
“不管怎么样,土坯房得先盖起来,我还等着你娶媳妇儿,让我抱大胖曾孙子呢!”马于氏打定主意,“等到你盖红砖大瓦房,只怕我都要入土了!”
“妈,不说那些晦气话。”孙玉珍连忙开口,这老人家说话真是什么都不忌。
“奶奶,不用等多久,你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