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琴咕嘟着小嘴说∶“我乐意送给你,一般人我才不给呢。”
小琴坐在小江的床沿,只盯着小江看,眼神里的爱慕之情**裸地流露了出来。
小江是个大眼睛,高鼻梁,一脸疙瘩的青年,皮肤当时也是成熟小麦的颜色,特别招她的喜爱,世界上一切其他的人,在她面前都不是人了。
要问小琴迷念小江什么?不就是一个大城市人吗,有这么值得你一厢情愿地迷念吗?小琴只有一个理由,小江说话的声音好听,她一听就醉,一醉就控制不住自己。
小江那个公鸭嗓子有什么好听的,不就是把普通话说得与魔都话混肴,听上去让人半懂不懂嘛,这个也叫好听,那
小江可会吃了,把肉汤浇到饭头上,一口肉一口饭地往肚子里扒拉。
要是换上一般人的眼光,打死也认不上这样能吃肉的城市人,咱庄户人哪里有条件供应他吃喝?
只有小琴不计后果,他吃得越带劲,小琴看着就越高兴。
小江吃完了,把嘴一抹,跟小琴笑了一下,说实话这笑里没有藏刀,确实带着那么一些的感激成份。
可是小琴不能见小江笑,他一笑就能把她晕倒,如果再说一句什么话,小琴就没有力气走出下放学生屋子了。
有时小江一个人在,小琴跑来跟他黏糊,坐在小江的大腿上,给小江编辫子。
小江当时也十分的矛盾,在农村如小琴这优越的条件就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但他还是要回城的,他不能把小琴带回家,那是一个累赘。所以他与她还是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从来没想到要垮过这条鸿沟。
小江养着小痞子才养的披肩长发,小琴给他编了两条死蛇一样的叉叉辫子,把他打扮得像个跳梁小丑。
小江为何养成如此的长发,难道剃头的都不在人世了?错!完全不是这个情况,那时虽然没有理发师,都是剃头老吴来剃。
小江护头,就像稻花香那些三岁小孩一见到剃头匠躲得摸不到辩稍子了,小孩子不给剃头有道理,剃头刀阴凉的,在头上游走,总是让小孩子产生联想,那刀子割了自己的头,怎么办啊?
这是小孩子的想法,你小江都二十多岁了,难道还是小孩的见识?他也是见了老吴就躲,因此头发就养长了。
老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小江的头不是老吴能剃得了的,他嫌弃老吴的手艺。
小江不剃头生产队也给老吴二升米,按说小江不剃头对老吴没有一点损失,老吴因此省了剃头的功夫。
可是老吴每一次都要找小江剃头,好像人家不剃头就是对他手艺的蔑视。
老吴费了很多功夫也没把小江找到,老吴觉得小江的二升米挣得太耽误了,人家是有意躲着他呢。
这件事被胡书记知道了,批评小江:“你看看你毛养得像妇女一样,你想男扮女装啊,生产队花了大米给你剃头,你这是浪费生产队粮食,这个问题是有点严重了。”
小江朝胡书记傻笑,以图蒙混过关。
胡本贵对外来的几个小青年一味地包庇纵容,使他们越发没有了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