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转瞬即逝,一眨眼又是三年过去了。
孩子们是属风的,见风就长,小姐俩已经七岁了该上小学了。
周大山夫妻每人自行车前面都坐着一个小姑娘。
“爹,县里的小学长啥样啊!”
“一会你去看了就知道了。”
小姐俩叽叽喳喳吵了一路,周大山看到县小学的校门心里感叹,总算是解脱了。
带着小姐俩报完名,交了书本费,然后去帮着收拾好宿舍,就去了县里的百货商店。
吵吵也就是开始叫大名的王之琼,趴在柜台上认真的看完后就和闹闹王之瑶一起商量两块钱买什么好。
最后是作为姐姐的王之琼总结了要买的东西。
“爹,我们要买两本本子,两只铅笔,一块橡皮,然后剩下的我们想要都买鸡蛋糕。”
周大山直接就按着闺女说的报给了售货员,王翠翠则是又买了些生活用品,最后一起结账。
又去二楼扯了些布做秋装,秋收过了马上天气就要凉了。
卖布的售货员也是熟人,就是在公社供销社工作的秦香香。
“你们来的正好,仓库里有一批瑕疵布,我带你们去看看。”
和旁边的同事说了声帮忙看顾一下柜台,就领着人去了仓库。
“你看这布就是染了色,其他都是好的,一点不碍事。”
王翠翠看了后也是很满意,“多亏了嫂子,不然可没有这好的运气。”
“这多大点事,大山可是我家建设亲兄弟,你啊就是我亲妹子,你再看看还有什么需要的,虽然有瑕疵,但是不耽误使用,质量都是过关的。”
王翠翠又买了一打被水浸过的本子,虽然有水渍,但不耽误使用就给都买了。又走秦香香的内部名额买了一罐麦乳精,这才结束。
再把两个孩子送回学校,夫妻俩就像丢了麻烦一样,迈着轻快的脚步头也不回的走了。
宿舍的学生不多,一张大炕上也就睡了八个孩子。
这年头上学的女生少,能上的起县里小学的都是县里的孩子,县里的孩子大多数也都是住在家里的,所以女生宿舍没有住满。
王家小姐俩很快就靠鸡蛋糕和舍友打成了一片。
家里少了两个孩子,周大山是觉得轻松了许多,他虽然不养孩子,但孩子多了太吵了。
王富贵和王翠翠虽然有些担心,但很快就被工作忙忘了。
只有家里剩下的三个萝卜头围在一起想姐姐。
“十一,你快看看哪块石头下面蚯蚓多。”王小胖指挥着弟弟。
王十一听到话后,很是认真的打量了一下,指着看着最顺眼的石头,“哥,那个!”
王小胖率先冲过去,运用他家祖传的大力气,轻松的掀开大石头,王小四则是立马冲过去把想要钻进土里的蚯蚓抓出来,然后才用木棒挖泥土。
收获满满的三兄弟又跑回家喂鸡。
“哎”
王小胖看向叹气的小四很有哥哥爱的问“小四,怎么了,哥哥给你做主。”
“我想大姐和二姐了。”
王小胖和王十一对视了一眼,齐齐叹气。
“要是我们家也在县里就好了,这样大姐和二姐就不用住校了。”王小四聪明的提出注意。
王十一听了后点点头,“就像马叔叔一样,要是咱爹去了县里工作,咱们在县里就有家了!”
不知道家里的萝卜头对自己寄予如此厚望,他正坐在阴影里,给孩子们扔沙包当裁判。
好不容易下课了,他就听到公社的大喇叭喊他接电话。
“大山,县里小学有个老师调走了,我把你的名字报上去了,调函下来了,你开了证明赶紧来报道。”
挂掉电话,周大山还有点懵,好好的怎么把他往县里调了,他在公社小学混日子过得挺好的。
不管心里多不愿意,马建设都给他走关系了,他自然是承对方的情,去找林伟明开了介绍信和证明。
林伟明听说后自然是利索的开好介绍信和证明,然后叮嘱道“这回可要好好干,把根在县里扎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