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atcFile = "/www/wwwroot/xin_floatAdc.txt"; 枕边人(胡马川穹)_正文 30、第三十零章 媳妇儿来了(1 / 2)_枕边人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新笔趣阁

正文 30、第三十零章 媳妇儿来了(1 / 2)

枕边人 胡马川穹 0 字 2021-03-15

周秉回程的候, 特地去看望了一下受伤的谢永。

他想,这辈子有些人有些事终究不一样了。那么纠结过往无异庸人自扰,干脆一切往前看。

谢永赁居在柴米胡同, 家里只有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老仆帮着洗衣做饭。他在将军沱一战中伤了右腿, 虽然行走无碍, 但周秉做主给了他十天的休假养伤。

看见直属上官提着米面亲自上门, 谢永惊得手脚都没地处放。

翻箱倒柜的找出半两珍藏的云雾用热水泡了,小心翼翼地捧到周秉面前。

只是那茶叶放的时日太过久远,冲泡出来的茶水多少有一股若有若无的霉味。

谢永浑身不自在,一张脸通红, 窘得抬不起头, “家里没女人, 我一个糙汉过日子也没甚讲究”

周秉知道他一个小旗的薪俸有限, 能在京城立足脚跟已经是混得相当不错的了。指了指脚边的米面, “顺路经过, 也不知道买些什么, 就随意选了几样平常能用的。”

谢永在一众锦衣卫当中算混得孬, 可比寻常百姓的日子过得要宽裕。

只是因为他手头松散又喜欢仗义疏财,银子还没捂热就没了。这回把米面放在家里, 总归会有用到的一天。

周秉直截了当的说明来意, “关于杨首辅的幼子杨庆儿你知道多少”

在茹园里, 曹寒因为人多嘴杂不敢说得过分详细。但周秉却直觉得杨庆儿如同附骨之疽,一举一动都如同蚂蚁在悄悄啃啮, 让人想想就寝食难安。

谢永生在京都,是货真价实的地头蛇,对于京城各路神仙的底细知之甚祥。通州案子他从头跟到尾,通州县令高鄂既然是无辜, 对于幕后之人他也揣测过许久。

这时候猛然听到这个名字还是眨了眨眼,干脆实话实说。

“杨庆儿有些邪性,不能以常理断之。并不仅仅说他多厉害,而是因为这人身上有一股疯魔劲,像条疯狗一样逮谁咬谁。”

简单地说,就是喜怒无常性情多变。

官场其实说穿了跟做生意一样,不到最后关头一般都要顾及三分脸面,这人的手法却常常与众不同

谢永仔细斟酌自己的措辞,却怎么也难以用三言两语将人描述清楚。

杨庆儿实在是一个聪明到极点的人。

据说他跟人谈话时对方只说上句,他就知道人家下句要说什么。而且他看人极准,无论你是老奸巨猾还是表里不一,都逃不过他的第一眼。

他的亲爹杨成栋在刚刚当上首辅的时候树敌无数,有一个被掳夺官职的小官心怀怨恨,一时晕了头就在靴子里藏了一把匕首,想趁回禀事情的时候刺杀。

恰巧杨庆儿当时也在场,廊下站着那么多等候的人。只一眼,他就看出这个小官儿的左右脚落地时的力度不对。

侍从们一拥而上,果然从那个小官儿的身上收出利器。让人后怕的是,那柄利器上还涂抹有毒物

杨首辅打那之后,终于意识到这个小儿子的厉害之处。

反正不管怎么说,得了杨庆儿襄助后如虎添翼,短短几年就变得煊煊赫赫。不但在士林间的名声大噪,朝野上下至今无人敢擢其缨

谢永不知今天在茹园发生的事儿,也不知道周秉为什么提及杨庆儿。但他非常清楚明白,通州一行的顺利结案,已经将他和周秉捆在了一条船上。

衙门里某些人的冷漠无视,没人愿意多看一眼的落魄,实在让人难以重温。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谢永摆正自己的心态后,越发不能让这条船这么快就沉下去,所以只能尽力委婉地提醒,“大人刚至京城,还是不要跟杨庆儿对上。若是有什么岔子,还是尽量描补一二”

只差没有明说,大人你现如今根本不是人家的下饭菜。

周秉抠了抠头,脸上终于有了一点少年人的苦恼。

“我也没想跟他对上,可是拦不住他在我面前刻意示好。也摸不准这是福是祸,我都不知道他到底看上我哪点了,不知道现改还来得及不”

这位大人行事一直稳重老辣,突然做出这么个略带孩子气的动作,让人想起他的年纪本就不大。

谢永心里好笑,握拳咳了一声。站在一个非常客观的角度,仔仔细细地听着茹园里发生的事。

当听到杨庆儿把那头叫小周大人的新罗猫当众溺死的时候,轻轻嘘了一口气,“这人的手段就厉害在这里,让你明明白白的看着,却还是只能老老实实的受着”

周秉直至回到府学胡同时,心里都还在琢磨杨庆儿这个人。

这世上很多人都把自己的恶隐藏在善之下,生怕被别人发现。只有这个杨庆儿把自己的恶明目张胆的顶在头顶上。甚至将这种恶千锤百炼发扬光大,成为别人畏惧的、瑟瑟的、避讳的蛇蝎之物。

周秉发觉自己本心并不讨厌这样的人,甚至觉得和这种人殊途同归。

只要能达到目的,何必在乎过程迂回曲折,是否人言可畏

小厮南平迎过来说了句什么,周秉并没有十分听清楚。

走了几步才猛的反应过来,一边拍打衣服上的灰尘,一边急急地埋怨,“老太太和二少奶奶一早就到了,怎么没人赶紧过来告诉我”

堂屋的石阶上站了几个眼生的丫头婆子,门帘儿里传来霍老太太中气十足的大嗓门。

“原来你们在信里头说京城大,我还不相信。我坐着马车从南城门进来,两边密密麻麻的都是做生意的门脸,左右都是买东西的百姓,比起咱们江州城不知大了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