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捕到的渔获种类繁多、色彩斑斓,有些鱼肉厚肥嫩,有些鱼则皮糙肉柴,甚至还有毒性猛烈、绝不能食用之鱼。
肉厚肥嫩之鱼,我们尽情享用其鲜美。皮糟肉柴之鱼虽入不得口,却也不会被浪费,会被制成鱼粉,用来掺在饲料里喂养鸡鸭羊狗之用,为我们间接提供了新鲜的蛋奶、肉类。
船上有数代之渔民,他们拥有十分了不起的手段,可以充分利用有毒之鱼的剧毒,将其提取、制成毒镖以备不时之需,有毒之鱼肉则会被晾晒起来。
据说,假以时日,晾晒的鱼肉会毒素尽去,到时候,这些有毒之鱼肉将会变成人间最鲜美之美味,而我对此持保留意见。
朱元璋曾在《大明律里专门针对海船制定了规制,民间不得建造三桅以上的海船,违者有杀头充边之危,而被朱允炆命名为‘灵鲲’的这艘大船,就是一艘不折不扣的三桅巨舰。
在大明朝初期的大海里,极难见到这么巨大的海船,因此,‘灵鲲号’就像黑夜中的火烛,明亮而夺目,若不加任何隐匿,简直在向朱棣翘足招手,一般二。
所以,白天航行时,‘灵鲲号’的一根桅杆会被放倒,即便如此,众人仍显不够安全。经过朱允炆同意,我们尽量于夜间航行,并远离海岸,这样做,虽使航行的危险性增加不少,却极大地保证了行迹的隐蔽性。
两个月后,我们非常顺利地到达了‘淡马锡’。
‘淡马锡’位于一座大岛的东南端,它独悬于大海,自成一世界,这里有来自华夏的流亡者,有来自周边岛国的异见者,也有营生于此的本地土著,它是逃亡者的天堂、流浪者的家园。
冯威的先祖冯勇带领逃离华夏的钓鱼城军民就居于此地,迄今已有百年之久,而今,‘淡马锡’俨然已是他们的故乡,因而,很少再有如冯威这样甘冒远渡重洋之险,去寻找那已不再熟悉的故乡之人了。
经过两个多月的海上航行,船上的物资已经消耗殆尽,尤其需要大量补充黄豆,何况,冯威也需要回家接上亲人,只因自此一别,冯威恐再难回返‘淡马锡’了。因而,我们在‘淡马锡’一处相对偏僻的码头靠了岸。三天后,得以充足修整的我们重新登船、起锚了。
在明月映照下,我们乘着平静如镜的海浪,静悄悄地驶过了海峡,舰队先是向南行使,当确信已完全摆脱可能存在的窥探者之后,船头一转、向西而去,然后,我们进入了宛如沙漠的深海海域。
面前的大海变得异常开阔、一望垠,甚至连海鸥都见不到一只,这是因为我们已经远离了大陆,自此开始,一直到达目的地锡兰岛,我们将不会再见到陆地。
锡兰四季如春,土地肥沃,雨水充沛,就算不耕不耘,也有数不尽的野果可食用,那里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冯威对锡兰的形容令我们限向往,众人早已被他所描绘的美好画面深深吸引了。
只是,这一路行来,除了我和朱允炆夫妇等十人,其他人一直都提着心、吊着胆,生怕被朱棣的追兵追上,直至到达这里,一切皆已成为定局,众人那紧绷的心才彻底放松下来,欢快的气氛弥漫于甲板之上。
我也感到非常开心,因为,不知什么原因,在岸上修整三天以后,再次登船,我竟神奇地不再晕船了,也不再如往日那样只要船一动就忍不住恶心难受了。
我们的舰队终于驶入了暗礁区,到了这里,这趟海上长途旅程就即将到达终点了,现在,我们与目的地之间的唯一阻碍,只剩下这一片极度危险的暗礁了。
暗礁区是海上行船最危险之地,这里暗礁林立、风大浪急,稍有不慎,船只就会触礁搁浅,乃至饮恨碧波之下,是航海人深深的噩梦。
我们需要面对的暗礁区所在,是由数不清的水下小岛构成的群岛,暗礁伴生在群岛周围形成一片极难渡过的天堑,不过,冯威却比自信地向我们保证,就算闭着眼睛,他也能将船安全地驶过这片人敢闯的暗礁。
好在冯威确如其自夸的那样对这片暗礁十分熟悉,在他看似轻巧却坚定果断地指挥下,我们有惊险地通过了这片令人望而生畏的暗礁。
再向前路望去,一片广袤垠的碧蓝波涛一直延伸到天际,令人心胸开阔、比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