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杨乐并不想出面,只是交待凌壮代为签约,自己要码剩下的章节,存多一点的稿件,一直以来,杨乐都有这个习惯,从斗破时养成的习惯。
至于先在杂志发表,与杨乐自己的计划,不谋而合。
第二天上午,杨乐签了一个委托书,还有自己的相关资料,都传给了凌兰。
江湖,是周刊式的杂志。
一周三章,一万多字,为了保证连载,苦逼的码字生活,又成了杨乐的全部。
书,在签约的时候,凌兰也给杨乐谈了一个不错的分成,这是杨乐和凌兰说好的。
正因为知道《绝代双骄》的成绩,不选按字算,而选保底,杨乐又不傻。
江湖杂志那边,在看到的质量后,也重视了起来。
凌兰的谈判,加上转成了书迷的晴雪帮腔,三七分成,最终成交。
有如此的分成比例,还是因为江湖杂志的体量并不大,售卖量小的缘故,这也让江湖杂志,后来因为大卖的关系,肉疼不已,但那时候,后悔已经迟了。
但因为一部武侠,能够盘活一本杂志,也不亏,这才释然,算是双赢。
其实武侠已死这样的话,杨乐是嗤之以鼻的,地球上同样这样说,但最后呢,在金古等人的努力,大火。说明,武侠的受众并不小。
为了盘活江湖杂志,太阳出版社方面也是下了血本,拨出专项费用,用钱开路,做最后一博,如果真的再不成功,可能江湖杂志,真要关了。
面对江湖杂志弄出的莫大声势,令鄂州出版界都侧目不已。
这个太阳出版社,是疯了吗?对于一个售卖量只有三千多的杂志,砸下如此重金,不怕亏死?
除了杨乐的武侠外,还有花费重金求购而来的其它名作家们写的连载,全新的一期,就这样出现在了各大报亭和书店里。
社会学中有一个成果,那就是,在全球数十亿人中,两个人之间的最长纽带只有五个人。认识三个人,你就能认识世界。
张苗是一个武侠的爱好者,对于武侠的痴迷,源自小时候的记忆。
虽然这些年,自从前代的武侠家们的退出舞台,令得武侠的份额,一再的下降,更是传出武侠已死的话,但对于这一古老的类别,依旧有一部分人,不愿放弃。
而张苗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时不时的,张苗都会去书店或者报亭转一圈,看看有没有最新的武侠。
这一天,张苗向往常一样,来到了常来的一家书店。
进门,张苗愣了愣,一张硕大的广告,一个叫江湖杂志的广告,摆在了书店入口处,最醒目的位置。
“史上最年轻的武侠作家杨乐,倾心力作《绝代双骄》,登录江湖杂志连载,敬请阅览。”
底下还有几行小一点的字,“人性的深度开掘,开叙事诗体新风”。
好奇心之余,张苗买了一本江湖杂志。
与张苗有同样经历的,在浦都,在周围的城市,鄂州各地,都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