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的那天,浦都大学一片热闹,真正的从头嗨到尾,明星也来了不少,这也让学校的这些学子,过了好一把追星的瘾。
热闹过后,校园除了在不时听到相关的议论,一切都又回归了日常。
放假的时间,已经通知到了各个系,学生们也开始收拾自己的衣物细软,开始从校园走出去,回家的回家,打暑假工的也要开始寻找相关的工作地点。
宿舍里,周生生和云阳早就已经收拾好了行李,订好了票。
杨乐的家是最远的,而且杨乐也不打算将自己的那些衣物都带回去,计划着只带换洗的衣物,还有那张有着自己赚到的全部身家的卡。
那是一张在杨乐看来,曾经永远也赚不到的数字,存不到的数字。如今,躺在自己的银行卡里,让杨乐充满了干劲与希望。
这在一个农家出来的孩子来说,是一件令自己信心倍增的附加物。
杨乐的家,在鄂北的一处山里,很偏,也不大,在杨乐的记忆中,也就十三户人家,不到一百人口的小村子。
人家都说穷山恶水,杨乐的家乡就是。
杨乐也曾想过,如果按照地球的方式,给家乡脱贫,但想来想去,就放弃了,主要是没有什么特产,也被称为独有的特色产物。
没有特色的家乡,让杨乐也深觉无能为力。
杨乐回家,要搭乘绿皮火车,再转巴士,再转俗称的两轮野的士,再走五里山路,才能到家。
相较于更深山里的村子来说,只需要走五里山路的家乡,比之那些村子来说,已经是够好的地理位置了。
这些年来,鄂州政府也如地球上一样,正逐渐的修建基础设施,如出一辙的办法,打算盘活占比在八成的广大农家。
提着小包,杨乐辞别了高叔,独自一个人踏上了回乡的路。
四个小时的绿皮火车,一个小时的巴士,再半个小时的野的士,一个小时的路,在杨乐的筋疲力尽中,终于看到了家。
土坯的墙,茅草的屋顶,五间平房,地面是裸露的土地,用人工锤打夯实,这就是杨乐的家,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根。
村子里,房子都一样的建出来的,没有谁比谁富裕到哪里。
混得好的,也就是家里多了几件衣柜,再弄上一个卫星锅,一台黑白电视机,一如地球六七十年代的华夏。
就是这些,也惹得大家好奇不已。
电,在两年前由镇上统一给拉了电线,但农村里的人,没有什么收入来源,都是能省就省,只为了少出一点电费。
所以,杨乐回到家的时候,刚好天黑了下来,村子里也是漆黑的一片,偶尔有几个窗户射出几缕昏黄的灯光,这才让人知道,原来这里也有一个村子在。
村口的黄土堆旁,一个纤细的身影,如竹竿一样映照在那一缕昏黄的光芒中。
当杨乐粗壮的身影出现在山弯,远处纤细的身影,如兔子一样的向他奔来。
“哥,你总算到了,我都等了好久好久了,还以为你今晚不一定到得了呢。”一个尖尖的小小的声音,在杨乐的耳边响起,一边说一边从杨乐的背上接过包,拉着杨乐的手,向家的方向走去。
这就是这一世的妹妹了,一个十三岁的黄毛丫头——杨岚。
当有些熟悉的声音,在杨乐的耳边响起,杨乐一股热泪就充盈了眼眶,这,这就是亲情的感觉,好熟悉却又陌生。
就着夜色,杨乐装作擦汗,掩去了快要脱眶而出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