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她闻旁人赞沈鸾天姿国色,只觉他人夸夸其谈,亦或是鼠目寸光,见识短浅。
如今见了沈鸾真人,方觉是自己无知。
姚绫颊边泛红,平日的能言善辩都抛到九霄云外,还是紫苏提醒,方记起自己还未介绍家门。
紫苏低声帮忙解围:“她父亲是当朝太傅。”
沈鸾三岁启蒙,由当今圣上亲自口授手传,而后又随皇子公主一起,拜入太傅门下,在南书房念书。
往日沈鸾最讨厌的,便是太傅这种冥顽不灵的老学究,不想他女儿却是这般模样。
沈鸾沉吟片刻:“你是……姚绫?”
姚绫大喜过望:“郡主认识我?”
沈鸾:“听太傅提过几句。”
两人相伴而行,姚绫落后半步,亦步亦趋紧随沈鸾。
其他贵女瞧见,纷纷效仿。
直至裴仪出现。
彼时沈鸾正听姚绫讲西北趣事听得入神。
不同于别的世家贵女,姚绫自幼随祖父一起游历山河,走遍大半个江山,见识自然与寻常女子不同。
“他们羌族人和我们大不同,不过也非书上说的茹毛饮血……”
无端被忽视,裴仪气得干瞪眼。
紫苏瞥一眼裴仪,轻咳提醒。
姚绫说得起劲,并未留意,还是沈鸾先瞧见,她浅笑低吟。
“殿下何时来的,怎么也不出声,吓我一跳。”
裴仪咬牙:“明明是你自己眼瞎……”
想起静妃先前的叮嘱,裴仪到底还是将这口气咽下,强颜欢笑。
“你们刚刚说什么梯己话呢,也让我听听?”
强行将姚绫挤开。
裴仪莞尔一笑,挽着沈鸾,情态亲昵,好似两人本就是闺中密友:“若早知你和姚绫这么投缘,该早早来才是。我给你下了那么多帖子,你都不曾来。”
言外之意,沈鸾骄纵跋扈,连她这个公主也不放在眼底。
一时之间,落在沈鸾脸上的目光渐渐带上探究之意。先前还簇簇拥在沈鸾身侧的贵女都萌生退缩心思。
沈鸾不怒反笑:“是我的错。”
裴仪面露怔忪,似乎没猜到沈鸾会是这般反应。
下一瞬,忽听沈鸾轻笑道:“若早知筵席上有绫绫这般貌美的女子,我一定早早赴宴。你知道的,我向来喜欢美人。”
一句话,直说得姚绫面红耳赤。
沈鸾不以为然,招手示意她往前:“你刚刚说的羌族人……”
二人渐行渐远,徒留裴仪在原地。
半晌方回过神,裴仪气得跺脚:“沈鸾什么意思?她是在说我不够美,所以才不喜欢我?”
紫苏忍着笑:“公主多虑了,郡主哪会不喜欢你。”
裴仪鼓着腮帮子:“她就是。”
恰好有宫人捧着大漆捧盒上前,是静妃吩咐人送来的仙酿果酒。
宫人:“娘娘特意吩咐了,公主和郡主年纪尚小,切不可多吃……”
裴仪这会正在气头上:“不许给沈鸾送去。”
宫人为难看向紫苏:“这……”
紫苏压低声:“殿下,这是娘娘吩咐的。”
裴仪撇撇嘴,终肯松口让行。
只是宫人刚迈步离开,忽的又被裴仪喊住。
“等等。”视线在大气漆捧盒上转悠片刻,裴仪皱眉,“她不爱吃冷的,烫滚滚的再端上来。”
宫人应声退下。
紫苏笑言:“还是殿下心细,连这都注意到了。”
裴仪轻哼:“谁注意她了,我是怕她出事赖我身上。”
紫苏笑而不语。
……
“郡主,殿下刚刚好像在生气。” 离开许久,姚绫仍不放心,频频往后瞧。
“她有不生气的时候?”
沈鸾不以为然。
夜色如洗,空有明月高悬。
裴仪毕竟贵为公主,虽和沈鸾关系不洽,倒也不会真的在大庭广众之下为难她。
筵席觥筹交错,宾客尽欢。
沈鸾难得好兴致,自斟自酌了好几杯。
她酒量浅,只吃三杯,已然上脸。
绿萼怕耽误事,忙不迭上前耳语提醒:“郡主,夫人出门前吩咐了,不让你多吃酒。”
姚绫坐在沈鸾下首,自然也注意到沈鸾的醉态,她上前福身,笑央:“夜色尚好,郡主可要出去走走?”
裴仪今日在澜庭轩大摆筵席,澜庭轩上下锦绣非常,金碧辉煌。湖面上水光潋滟,似将琉璃世界托于掌中。
沈鸾轻倚石栏边,和姚绫一人一渔竿。不过半柱香的功夫,姚绫那已有小鱼咬钩。
皓月当空,湖面上波光粼粼。沈鸾等半天,迟迟不见自己的渔竿有任何动静,她颇有些气馁。
姚绫见状,主动和她换位:“兴许换了地,就有鱼儿咬钩了呢。”
沈鸾眨眨眼:“会吗?”
姚绫不假思索:“当然。”
随祖父多年,姚绫在钓鱼这事上经验颇深,她耐心传授与沈鸾。
“钓鱼最需的便是耐心,只要……”
“等等!”
蓦地,水下一阵晃动,沈鸾睁大眼,清楚察觉到渔竿的晃动不是来源夜风。
她惊喜抬眸:“好像还是条大鱼!”
渔竿微垂,弧度明显。
沈鸾不敢轻举妄动,她小心翼翼握着渔竿,注意力全在鱼饵那端。
收线,往回拉。
沈鸾一步一步,照着姚绫所说动作。
水波荡漾,笑意在沈鸾唇角荡开。
她使劲往上提。
“快看快看,这是我……”
声音戛然而止。
再然后——
沈鸾忽的和一个头颅,面对面撞了个正着。
那头颅光秃秃的,被人割了耳朵,双目尽被剜去,血淋淋的和湖中水草混在一处。
那是她下午才见过的……王公公。
一声惊呼刺破夜空。